所謂庫存健康,指的是庫存的結構。即在維持正常出貨周轉的條件下,面對不確定性所設立的安全庫存和多余庫存的比例。
一般從專業角度上來看,庫存越是合理,多余庫存越少,庫存也就越健康。
衡量庫存健康度的情況,我們可以從三個庫存指標入手,理解和分析庫存健康程度,下面為大家分別介紹。
呆滯庫存 (E&O,excess & obsolete)
浪費是可恥的,呆滯庫存就是一定意義上的浪費。
我們將長時間沒有使用的庫存定義為呆滯庫存;或未來一段時間無法使用的庫存定義為呆滯庫存。
在常見的分析呆滯庫存的過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將未來一定時段無法使用的庫存定義為呆滯庫存。
這些呆滯庫存分為二種情況:
1 庫存在使用,但使用量極小,在短時間內無法消耗的,判定為呆滯庫存。
2 產品設計變更,庫存徹底廢掉,直接歸為呆滯庫存。
在衡量庫存健康程度的時候使用的就是呆滯庫存率。
計算公式:呆滯率=呆滯庫存金額/總庫存金額*100%。
公式中分子與分母的選擇一般而言是期末數據,且為同一時間點,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與其他指標同時使用。時間點一定要精確到日,而不是某個時間段的范圍,這點要明確。
有人大概會有一些疑問的地方:即呆滯庫存是否也可以看成是一部分儲備,呆滯率低不一定全是健康的表現?可能也有有價值的一面?
這里可以給大家一個肯定的說法:呆滯率越低,則庫存越健康。因為庫存呆滯率是從庫存流動的分布來衡量庫存健康水平,它能衡量庫存結構是否合理,這一點一定要確定。
庫存周轉率(Inventory Turn Over) 庫存周轉率是反應庫存周轉快慢程度的一個指標。是指某時間段的出庫總金額(總數量)與該時間段庫存平均金額(或數量)的比率,是指在一定期間內庫存周轉的速度。 庫存周轉率是從庫存流動的速度衡量庫存健康水平。庫存周轉率越高,庫存越健康。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因為,做高庫存周轉率需要一定的成本,當達到一定的平衡點或邊際點時,追求過高的庫存周轉率可能得不償失。 存周轉率反應的是企業一個期間的庫存控制水平,通常以月或年來統計和監控。計算公式:ITO=實際出庫物料成本/平均庫存成本*100%。關于庫存周轉率計算公式,特別說明幾點: 1、出庫和庫存均使用金額而不是使用數量,因為庫存SKU眾多,各SKU價格高低不同,單位與規格各異,用數量計算的話無法進行匯總、比較與分析,更無法直觀反應庫存控制水平。(當然,計算單一物料的庫存周轉率,可以使用數量。) 2、分子使用的是出庫物料成本或銷售成本而不是銷售金額,因為,分母庫存金額是按物料成本匯總的,使用銷售成本才能更準確的反應庫存周轉水平。 3、平均庫存計算最常用的是期初庫存加期末庫存除以二。但我覺得這種計算存在較大的偶然性,并不一定能反應真實的庫存水平,這是以前計算工具不發達時期的產物。現在不要說各級軟件,一個Excel表格就算搞定計算問題,所以,平均庫存我的建議是以每天的庫存總成本求平均,這樣,能完全真實的反應真正的庫存水平。 另,說明一下,一定期間內庫存周轉率就是這個期間內的庫存周轉次數(不用百分比,直接用數值表示),用期間的總天數除以周轉率,即得到庫存周轉天數。比如月度庫存周轉率150%(即1.5次),那庫存周轉天數就是20天。 庫存動銷率
動銷率,原是銷售指標,指店鋪有銷售的商品品種數與本店經營商品總品種數的比率。因其能很好的反應庫存結構變化,故經常與呆滯率、庫存周轉率一起用于衡量庫存健康程度。在庫存管理中,為與銷售動銷率相區分,我將其稱為“庫存動銷率”。 庫存動銷率是從庫存流動的范圍衡量庫存健康水平,它還能進一步衡量庫存整體結構是否合理。一般情況下,庫存動銷率越高,庫存越健康。同樣,庫存動銷率也不是越高越好,高到一定程度,也會適得其反。當然,目前似乎大多數企業很難達到那個“程度”。 庫存動銷率計算公式:期間內庫存動銷率=動銷SKU/實際SKU*100%。 動銷SKU指期間內有銷售出庫的SKU,包括負出庫(退庫),但不包括呆滯報廢等非正常出庫。實際SKU是期末的實際庫存SKU數,不包括期末零庫存的SKU,但包括負庫存的SKU(如果系統允許負庫存的話)。 因為分母不包括零庫存的SKU,故庫存動銷率可能大于100%。而期末零庫存,很大的可能原因是缺料,從這種現象看,庫存動銷率也不是越高越好。 庫存動銷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庫存周轉,一般來說,動銷率越高周轉率越快,但不是絕對。同樣不絕對的,動銷率越低,庫存周轉會越慢。 庫存動銷率還和呆滯率有一定的相關性(負相關),庫存動銷率低,呆滯率高,動銷率高,則呆滯率低。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