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庫存分類和產生的根源
我們經常性的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庫存是需求與供應不匹配的結果”。 采購部門最怕庫存積壓了! 倉儲部門最怕庫存不對了! 銷售部門最怕沒有庫存了!
庫存對供應鏈上各個環節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作為倉庫經理的我們有必要將庫存的整體概念和分類進行梳理,學習相關的知識,更好的指導我們的工作。
周轉庫存:為滿足日常生產經營需要而保有的庫存。周轉庫存的大小與采購量直接有關。企業為了降低物流成本或生產成本,需要批量采購、批量運輸和批量生產,這樣便形成了周期性的周轉庫存,這種庫存隨著每天的消耗而減少,當降低到一定水平時需要補充庫存。
產生周轉庫存的根源來自于日常生產或銷售的周期性需要,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安全庫存:為了防止不確定因素的發生(如供貨時間延遲、庫存水消耗速度豁然加快等)而設置的庫存。安全庫存的大小與庫存安全系數或者說與庫存服務水平有關。從經濟性的角度看,安全系數應確定在一個合適的水平上。
產生安全庫存的本源來自于對于未來不可預知性的一種預防手段。
多余庫存:在安全庫存與周轉庫存以外的庫存,多數情況下是由于訂單失敗或是預估錯誤所造成,少數情況下是因為企業指定的策略所產生的。
產生多余庫存的根源來自于組織管理方面的一些情況與問題,從側面體現出管理方面的一些情況。
庫存合理化之路
庫存過大,會造成持有成本過高、占用大量資金;滯銷品出現,商品積壓;隨市場價格下降,商品貶值;商品過期、損毀、報廢等。
庫存過小又會導致斷貨,喪失銷售機會;降低客戶滿意度;客戶失去信心,不愿意繼續合作等。每一個企業都希望庫存剛剛好,所以說庫存是否合理,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為實現庫存合理化的設想,就必須不斷地進行庫存分析,即采用適宜的工具、方法,對庫存結構、總量等進行分析、權衡,以提出相應策略,保證庫存合理。
一般而言,分析庫存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分析,梳理好脈絡方向,可以更好的指導我們的工作。
銷售與采購,代表著供應鏈的上下游節點,正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從銷售角度,我們可以通過策略合理的消化庫存,使其結構趨于合理,并不斷提高庫存周轉率。從采購角度,我們可以通過庫存分析制定合理的采購策略,保證訂貨準確,減少積壓庫存。
今天我們先從采購角度來談談如何通過庫存分析的方式來讓庫存合理化的方式,未來還會再開一篇從銷售角度的方向進行分析。
訂什么、何時訂、訂多少?
如上所示,訂單庫存分析總結起來就三個詞,訂什么代表著庫存品類的分析,分析品類分布情況;
何時訂體現了周轉情況的分析;訂多少則是綜合前面兩項內容做出的綜合性判斷。下面將為大家介紹一種常見的數據分析模型,此類方法在有的ERP系統當中已經在使用。
1、數據收集
盡可能的按時間段整理銷售明細數據,為下一步工作大號基礎。 2、數據整理 將多余、重復的數據篩選清除,將缺失的數據補充完整,將錯誤的數據糾正或刪除。對生產系統而言,指去除異常數據的影響,包括促銷與市場活動影響的銷售數據、季節性產品銷售數據、產品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的銷售數據、公司政策調整影響的銷售數據等。 3、數據分析 對每個Sku,計算近3個月銷量加權平均值,該值與上一年度訂貨量(當月)比較,選擇最大值。 對總公司或每個門店,權重應單獨確定,初始權重可設為a=0.2、b=0.3、c=0.5。為了提高數據 的精確性,可以使用歷史數據進行驗證,確定合理的權值。比如根據某年1-12月銷售數據,使用1-3月銷量預估4月銷量,并與實際比較;使用2-4月銷量預估5月銷量,并與實際比較,在此過程中不斷調整權重值,提高精度。 4、得出結論
根據歷史數據確定后續采購量是最傳統的一種方法,簡單易用,適用于產品需求波動不大的情況。只是,考慮的指標和因素更多一些。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