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管理過程中,如何更高效?各個流程如何進行優化考核,是倉庫管理過程中永恒的話題,在一次次的探討中進行改進和優化,以求達到更高效的投資回報率。 在倉庫管理的進化過程中,各位倉庫管理者對倉庫各個流程的績效考核,也在一步步的優化以及完善中;查漏補缺,借鑒更全面更優質的考核方式來進行優化。 本文介紹了從收貨到退貨10個環節上的數據維度與計算方式,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
1、收貨: 運作數量:人均勞效=收貨總箱數/收貨出勤總工時(天數); 數據來源:收貨總箱數:現場記錄或系統統計; 出勤總工時:現場記錄或人資登記; 運作質量: 收貨箱數差異率=收貨數據絕對差異/收貨總箱數; 數據來源:收貨數據絕對差異:入庫反饋; 供應商投訴次數=因收貨管理及操作問題引起的供應商投訴次數; 數據來源:供應商投訴次數:供應商
2、入庫(IQC): 運作數量:人均勞效=入庫數量/出勤總工時 數據來源:入庫掃描:系統記錄 出勤總工時:現場記錄或人資登記 運作質量:入庫掃描差異率=入庫掃描差異件數/入庫數量; 數據來源:入庫掃描差異數量:上架提供、入庫或者異常核實確定的差異;
3、上架: 運作數量:上架勞效=上架數量/出勤總工時 數據來源:上架數量:系統提供; 運作質量:上架差異率=上架差異件數/上架數量; 數據來源:上架差異數量:系統反饋上架差異、異常核實或者揀選或者盤點過程中發現的較大差異反饋;
4、揀選: 運作數量:揀選勞效=揀選數量/出勤總工時 數據來源:揀選數量-系統或手工統計 運作質量:揀選失敗率=揀選差異件數/揀選數量 數據來源:分揀或者OQC環節提供;
5、分揀: 運作數量:分揀勞效=分揀件數/出勤總工時 數據來源:提供提供 運作質量:分揀差異率=分揀差異件數/分揀總數 數據來源:包裝提供;
6、包裝(OQC): 運作數量:包裝勞效=包裝件數/出勤總工時 運作質量:包裝差異率=包裝件數/包裝總數 數據來源:客戶投訴、客服統計;
7、出庫:
運作數量:出庫訂單數
運作質量:出庫差異率;
8、盤點:
運作數量:盤點件數
運作質量:盤點差異率;
9、退貨:
運作數量:退貨件數
運作質量:退貨差異率;
10 、客退:
運作數量:客退訂單數
運作質量:客退操作差異率; 在倉庫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中一一體現;在倉庫的日常管理過程中,不斷總結問題,優化處理各流程的方式方法,對于提高倉庫的運作效率是十分有效的;當然在這些流程中,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采用數字化的管理方式,在倉庫的運行過程中也將會呈現更高效的反饋。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