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調研機構在網上調研了10萬人關于網購的習慣,在快遞那一欄,調研結果有90%的人表示忍受不了快遞要寄送3天以上,其中有14%以上的人表示只能接受12小時之內到貨。
這份數據代表性是否廣泛,我們暫且不深究,但是明顯的趨勢是:人們越來越期望更高的物流效率,期望“想到就要拿到”。這是每個人能直接感受到的。
消費者對速度的要求,迫使著貿易企業、各大品牌、平臺商在物流倉儲上下大工夫,也間接裹挾著第三方倉儲物流企業大幅度提高效率,毫不夸張地說,第三方倉儲物流行業已經正式開始了效率的無限戰爭,戰爭規則很簡單:快則生,慢則死。
京東物流獨立發展,在當日達的基礎上開發了極速達等更快速的服務,天貓也利用菜鳥聯盟做到部分商品當日達,這已經不是新聞。
支撐起京東菜鳥極致速度的,除了他們擁有海量的數據和分析挖掘能力,精準算出各地區消費者需求之外,核心就是全國各地密集的分倉體系,貨物離消費者越來越近,這是不可逆的趨勢。
基于貨物流轉效率的追求,倉儲一體化是貨物越來越接近消費者的必經路程。
倉庫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角色,將逐步減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共配中心。貨物只需要到達共配中心,就會被重新分拆打包,接著馬上發往下一個目的地,而不在倉庫做任何停留。
而城市共配中心,離城市更近,離客戶更近,會越來越多。作為B2B貿易企業,會逐步選擇緊挨城市建立倉配中心,這有利于快速響應B2C企業對個人消費者快速變化的需求。而大型B2C企業,也會設立城市共配中心,及時將貨物配送到同城銷售網點。代叔倉配開始快速環廣深珠三角地區布局城市倉配中心,以及德邦物流早些日改名德邦快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塊“蛋糕”。
倉儲物流是否會以共配中心作為發展路徑?城市共配中心將如何發展?是否還有巨頭入局這場倉儲物流效率的無限戰爭,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轉自東方網,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