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報道《準生不準養電動三輪車尷尬咋破》引起社會關注。由于電動三輪車屬機動車,需掛牌上路行駛,否則將被暫扣。但另一方面,由于多種原因,當前電動三輪車無法上牌。這讓電動三輪車陷入尷尬局面,快遞行業受到很大影響。
“鄭州快遞電動三輪車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們只能按規定查處。”記者了解到,快遞電動三輪車的尷尬局面也折射出,鄭州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管理規范缺失的問題。而接下來,這一問題或將得到解決。
未按規定行駛仍受處罰
目前,鄭州正大力推進城區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治理工作,其中,未按規定上路行駛的電動三輪車仍在整治范疇之中。據鄭州市快遞協會統計,截至7月20日,其會員單位已有近600輛快遞三輪車被扣,不少快遞員離職。
鄭州某物流公司的快遞員告訴記者,其同事的電動三輪車被扣后,騎電動自行車送貨,結果一件貨物被人偷走,自己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后來辭職不干了。也有快遞員說,電動三輪車被扣后,其駕駛證也被扣12分,現在背著包送快件,一天送30多件,相較于過去一天送100件左右,每月得少賺一兩千塊錢。
鄭州快遞行業當前面臨的困境,反映了交通整治之下電動三輪車遭遇的尷尬,不過,記者了解到,這實際上也牽涉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管理規范,鄭州目前尚未有針對郵政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的管理規范。
“尷尬局面”折射出管理規范問題
“快遞三輪車有些帶車廂,有些不帶,還有的沒有標志,我們沒有認定的標準,也未接到相關通知。”鄭州一路口執勤的交警向記者表示,他們理解快遞員的不容易,但是這種情況下,只能按照規定進行查處。交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由于鄭州目前道路上的快遞電動三輪車還沒有統一的外觀、標識等,“不能說是送快遞的,就‘放行’了”。
24日,記者走訪觀察了鄭州市區道路上的快遞電動三輪車,發現外觀和標識等方面確實還未完全統一。記者在東風路上看到,一輛帶著車廂的電動三輪車,里面裝著貨物,銀色鐵皮車廂上沒有任何標識。有些車是帶車廂的,廂體上印刷著醒目的快遞企業標識;有些車是平板的,未封閉車廂。
而國家郵政局2014年發布的《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對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的定義是“以車載蓄電池作為能源,由電動機驅動,裝備封閉式廂體,并具有統一標識,專門用于快件攬收和派送的正三輪電動車。”
此外,一名快遞小哥告訴記者,其所在的快遞網點,快遞電動三輪車由快遞員在企業推薦的網站購買,每輛電動三輪車的寬和高是一樣的,長度不完全相同。
鄭州市郵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是郵政行業的推薦性標準,對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做出了全面規范。就鄭州市來說,目前大部分快遞企業都已做到統一外觀、統一車型,也就是說,“一家快遞企業的三輪車不會出現兩種外觀”,但仍有一部分小的快遞企業尚未做到統一。
至于統一編碼和統一備案等方面,這名負責人說,目前鄭州還沒有,由于這涉及公安等多部門,需要聯合出一個全方位的規范,至今還未達成。他舉例說,2016年,西安的郵政管理局和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就聯合發了文件,對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的備案方式、編碼規則等做出規定,讓車輛具有唯一性。
郵管部門和公安部門正積極協商
國務院今年3月份發布的《快遞暫行條例》確實提到,“郵政管理部門會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等部門,依法規范快遞服務車輛的管理和使用,對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的行駛時速、裝載質量等作出規定,并對快遞服務車輛加強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
記者了解到,國內有不少城市出臺了相關管理規范。2017年,蘇州市公安局、交通運輸局、郵政管理局聯合制定了《蘇州市關于郵政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規范管理的實施意見》,要求市快遞協會確定郵政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車型、顏色的統一標準和編碼規則,編發郵政快遞三輪車通行備案證。同時規定,專用電動三輪車購置使用滿五年后,不準上路通行,各企業自行報廢。郵政快遞企業存量的非統一形象標識的專用電動三輪車不準在市區(古城區)通行,并于2017年底前全部淘汰。
針對鄭州快遞電動三輪車當前的境況,上述人士說,鄭州郵政管理局已經開始并積極推進與公安部門的協商工作,迫切希望制定更全面的規范,加強統一管理。據了解,鄭州公安部門也表示將一起研究該項問題。記者還了解到,相關部門下周或將赴外地考察其他城市的管理經驗,盡快解決問題。
本文轉自大河報,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