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快遞“最后一公里”峰會在北京舉行,以“蓄勢·革新·共進”為主題,就快遞“最后一公里”綠色化發展、末端多樣化選擇等話題展開深度探討。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致辭,副局長趙民出席。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受邀參加并以“無界、智能、可持續:快遞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為題發表演講。
劉君在致辭中指出,作為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快遞大國,高質量的“最后一公里”是我國快遞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核心內容之一。今年上半年,我國快遞業發展穩中向好,呈現出高質量的趨勢和特點。繼續推動快遞末端服務集約化、智能化、社會化發展,可以在末端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激勵帶動效應。
放眼未來,隨著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隨時隨地購物、所見/所想即所得場景正變成現實。在這樣的商業體系下,快遞業務如何通過變革和創新,服務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樣的消費需求,成為快遞業保持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王振輝看來,無界觸達、智能變革、綠色可持續,正是破題的三大路徑。
所謂無界觸達,核心是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提供極速、精準服務。據王振輝介紹,通過“短鏈、智能、共生”的布局,京東物流在各個場景下使用不同的快遞模式滿足消費者不同的交付時間、不同服務標準、不同的送達方式、不同的附加功能等個性需求,打造了211限時達、次日達、京準達、京尊達、閃電送、極速達、長約達、快遞到車等多元化服務產品,形成了一個用戶可根據需求任意選擇的全場景“配送全家桶”服務體系,實現無界觸達。而在全球供應鏈趨于一體化的背景下,京東物流正在致力于搭建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實現48小時中國通達全球,48小時各國本地交付。王振輝表示,京東物流正以GSSC為藍圖,提升整個社會的供應鏈效率,節約供應鏈成本,為全球消費者和商家服務。
在智能終端上,京東物流不斷突破,持續進行終端升級和無人變革。王振輝介紹,京東物流正探索建立集約型智能化終端配送中心,通過模擬版智能化系統,實現集約化分揀,提升效率。他表示,目前京東物流已在北上廣深杭等一線核心城市陸續建成多個智配中心,減少配送點數量,減少對城市運營的壓力。其中僅在北京亦莊智配中心,每天訂單在一萬單以上。
隨著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物流業日趨發達,在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尋找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成為物流行業的終極目標。王振輝介紹,就在不久前,京東集團宣布全面升級“青流計劃”,從聚焦綠色物流領域,上升為整個京東集團可持續發展戰略,從關注生態環境擴展到人類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環境(Planet)”、“人文社會(People)”和“經濟(Profits)”全方位內容,全面為社會創造價值。
王振輝表示,京東物流將持續革新,和所有的合作伙伴、和整個行業一道蓄勢發力,在無界、智能、可持續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共同推動快遞業高質量發展。
他說,我們探索建立集約化、智能化的終端智配中心,通過迷你版智能化的自動分揀系統,實現終端貨物的集約化分揀,提升效率。比如,亦莊智配中心每天可分揀貨物1萬單以上,相當于5個配送站的運營能力之和。目前我們已在北上廣深杭等一線核心城市陸續建成多個智配中心,并在快速推進中。
他表示,今年峰會還是重點關注綠色,去年,京東物流發布了綠色基金,前不久,我們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行業協會、品牌企業等對“青流計劃”進行升級,整個理念和內涵從“綠色”到“可持續”,由主要對“環境”的關注擴展到“環境”、“社會”和“經濟”全局內容,相關的生態體系也從物流上下游企業擴展到整個商業體系。
今年618期間投入使用太陽能智能配送車,未來全部推廣使用后,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萬噸。另外,投入使用10萬循環快遞“青流箱”,正常情況下可以循環使用20次以上;使用可降解包裝袋每年可減少100億個傳統包裝袋使用。
本文轉自中華工商時報,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