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火的就是無人機,但是有一家公司就特立獨行的發明了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小編相信我們大家對于重卡一定不陌生但是對于無人駕駛的重卡應該第一次聽說吧!那無人駕駛的重卡和我們常見的那種重卡又有什么區別呢?現在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我們先來說一下發明這款機器的公司:西井科技,成立 3 年多,從 AI 芯片做起,而后切入到智慧港口業務,之后又向封閉場景自動駕駛領域進軍。一路走來,一直強調商業落地的西井目前已小有成就,在相關業務領域,已經拿到了可觀的營收。
9 月 13 日,這家公司又開啟新的篇章,在上海舉行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正式對外發布會,推出了旗下的全新自動駕駛品牌“逐路”(Qomolo),并發布了號稱“全球首款真正意義的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 Q-Truck。這款車型設計非常激進,直接將駕駛室取消,用于安裝電池,未來可應用于港口、物流園區、礦場以及高速等多場景。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西井的投資方,復興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親臨現場為 Q-Truck 的發布站臺。
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無人駕駛探索后,西井在無人駕駛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2017 年 10 月,西井與全球知名港機巨頭振華重工建立起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二者合作研發的全球首輛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在 2018 年 1 月問世,今年 8 月,雙方合作的 1 過 3 跨運車又實現了單車“智”動化。在無人集裝箱卡車方面,西井又與廣東珠海港完成了全球首輛無人集裝箱卡車的第一箱作業。西井的業務而后又從港區擴展至礦區,與國內最大的鉛鋅礦企業之一——西藏珠峰達成戰略合作,并收獲了首個自動駕駛礦車訂單,未來雙方還要打造人工智能智慧礦場。
在這個過程中,西井于 2018 年 6 月完成對全電無人駕駛集卡量產車頭的開發,目前已可根據訂單隨時生產,據稱 50 臺以內生產交付周期僅需 1 個月。
用譚黎敏的話說,不管什么臟活苦活累活,只要能落地,西井就會先做起來。如今,西井已經收獲了港、礦領域的很多一線客戶,也從這些客戶手中獲得了可觀的訂單量,據譚黎敏透露,振華重工單單在無人跨運車的需求,現階段就已經超過了 200 輛。
站在這個時間點,西井認為是時候推出一個專屬的無人駕駛品牌,于是“逐路”(Qomolo)應運而生。這個品牌名取自珠穆朗瑪的英文 Qomolangma,西井希望能在未來的發展中登上屬于自己的“珠穆朗瑪峰”。
Q-Truck:取消駕駛艙,全電動無人駕駛
作為“逐路”品牌下的首款新物種,西井此番帶來的“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 Q-Truck 無疑是最吸睛的主角。譚黎敏告訴雷鋒網新智駕,這款車計劃在 2019 年 6 月份進行量產,底盤有專門的供應商,整車制造也將由主機廠代工,西井主要從事車輛的設計、線控系統以及整個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
無駕駛室
Q-Truck 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其無駕駛室的設計,理念相當前衛。譚黎敏表示,因為這款車在封閉場景下行駛,所以之后并不需要上牌照,也不需要進入到工信部機動車輛目錄,所以受到相關的制約更少,前衛的設計理念才有了發揮空間。而且,針對無駕駛室設計所帶來的緊急情況接管問題,譚黎敏向雷鋒網新智駕解釋,他們會設計一套完備的遠程控制和接管系統,對這些在未來運行的重卡進行統一管理調度。
具體來看看 Q-Truck 的外觀設計,直觀感受是后現代、北歐風格很明顯,車頭設計的靈感來自于樂高積木,模塊化形式極具靈活性。配備的一體式的 LED 高流明度車燈也讓這款重卡多了幾分“炫酷”,在人機交互方面,Q-Truck 也配備了相關的 LED 屏幕。Q-Truck 車頭使用的材料為高剛度輕量化全鋁復合式材料。
正是因為采用了靈活的模塊化設計,Q-Truck 的用戶可根據自身的使用需求,無需磁釘等輔助設備,自由選擇電池電量、傳感器等的組合方式。其多口徑可定制化標準拖掛鞍部,適應各個廠商及用戶不同使用場景下的拖掛需求,便于靈活部署。
全電動
關于 Q-Truck 的具體性能,西井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該車最大負載 80 噸;時速 35-90 公里的低速/高速場景下可以自定義驅動系統;最大扭矩 1500 牛米,不僅提供高載重下的順暢起步,也可滿足 15% 的最大爬坡率,作業場景豐富。
Q-Truck 在產品定義時分為兩個版本:低速版和高速版。低速版車型在滿載情況下的續航里程為 65-150 公里;高速版車型的滿載續航里程為 150-300 公里。
因為是電動重卡,電能補給也是西井需要去考慮的因素,Q-Truck 采用了主副電池系統設計,主副電池系統可在 2 小時內完成 100% 快速充電,同時,副電池可通過簡易換電流程,做到 3 分鐘換電,實現 30 公里的續航里程。具體運行場景中,當一輛車因為電能問題,在場內無法繼續行駛時,系統可自主指派另一輛具有足夠電量的車輛,采用無線方式進行車與車之間的電能補給。
此外,西井還祭出了電機能量回收系統,車輛在滑行及剎車時能實現 20% 能量回收,從而有效增加 20% 的車輛續航能力。估算下來,百公里平均能耗僅需 102 元,一年能耗僅需 3.72 萬元,相比柴油動力,Q-Truck 一年將節省 67% 的使用成本。當然,這些紙面的數據還需要到未來的實際使用中去逐一驗證。
Q-Truck 低速版和高速版兩大車型的存在,讓這款重卡適用的場景更為廣泛,包括集裝箱運載、散貨及礦石運載、危險品運載等需求都能滿足。
無人駕駛
針對無人駕駛系統的設計,西井在 Q-Truck 上集成了 6 大層面的技術,為的就是實現特定場景下無人駕駛的安全穩定性。這 6 大層面的技術包括:
高精度矢量地圖構建技術
車輛底層線控技術
獨特的環境辨識技術
高精度車輛定位
局部路徑規劃
車輛及運行數據管理平臺
Q-Truck 的原型車上目前搭載的傳感器包括 Velodyne 的 16 線激光雷達、德爾福的毫米波雷達以及攝像頭傳感器等。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Q-Truck 已經實現 360 度范圍內至少兩套以上的感知傳感器全覆蓋,最長檢測距離可達 150 米,真正實現無盲點全覆蓋。此外還能有效識別范圍內碼頭人員、設備,滿足安全作業的要求。未來量產版本的車輛,其上搭載的傳感器系統還會發生一定的改變,比如激光雷達希望采用固態產品。
在處理平臺上面,西井最新推出的 VastWell 深度學習加速器將會應用到 Q-Truck 系統中去,擁有并行計算的能力。據介紹,系統將以 5 毫秒極低延遲的實時響應,實現 1080p 的畫面精度下,對 8 路視覺及 6 路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數據的融合,進行環境感知與決策。
通過西井自研的高精度定位系統,Q-Truck 還能實現 2cm 精度的場內定位與控制以及 0.5 度轉向偏差的高精度控制。這些能力可以幫助車輛在實際作業情況下實現 95% 以上的精準停靠一次完成,能將整體作業效率提高 40%。
西井也將針對 Q-Truck 產品建立車輛及運行數據管理平臺,包含了任務調度、車輛管理、遠程監控、數據分享等內容。
在以上一整套無人駕駛系統的護航下,實際運行中的 Q-Truck 將實現非常穩定可靠的運行。
在遇到宕機等情況下,Q-Truck 的多冗余穩定控制安全系統,可頂替并感知周邊環境執行靠邊停車,并向系統上報狀態并實現應急處理;當場內車輛遇到突發故障,無法正常行駛時,可通過智能互聯救援系統,指派另外一輛 Q-Truck,自動對位故障車輛,并拖至維修區,所有的過程都無需場外車輛進入;遭遇不尋常交通狀況或惡劣氣候,Q-Truck 遠控系統也能實現人工接管,通過場內通訊系統,對車輛進行緊急停車等遠程控制。
此外,西井還特別研發了場景快速仿真系統,能夠快速搭建出一套仿真平臺,為客戶真實模擬使用狀態。這套系統可以幫助西井在前期面向不同的客戶應用場景(港區、礦區……)進行針對性的開發。
在西井的算盤中,以港區的集裝箱卡車為例,他們稱采用 Q-Truck 替代現有的車輛,單車每年能節約 30-40 萬人力成本,同時整個運營成本也會下降,而且效率也能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港區作業的安全可靠性將更有保障。當然,Q-Truck 最終會不會有客戶為之買單,依然有很大的懸念。
特立獨行的西井也得到了他的回報,現在他是全球第一家成功研發無人駕駛重卡的公司。再這之后他也將擁有更多的名氣,這也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了更好的前景。畢竟西井確實也是一家非常有前景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