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短短兩個月時間,即時配送領域累計獲得融資已不下50億元。資本的追逐一時間將即時物流推上風口。不論是電商市場、外賣市場,亦或是新零售市場,在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過程中,除了商家平臺自身的技術革新外,都少不了物流配送環節,在市場競爭日趨同質化的形勢下,物流配送成為直接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一環。
即時配送是指配送平臺接到用戶通過 PC 或者移動互聯網渠道即時提出配送到達時間、 數量等方面的配送要求,在短時間內響應并進行配送的方式。早在2014年,達達、風先生、閃送等企業相繼成立,開始了嘗試即時物流領域的探索。經過這幾年的沉淀與發展,逐漸回歸理性的即時物流市場,在新零售火苗的引燃下再次爆發。
相對傳統物流,即時物流以點對點的去中心化配送為主,其滿足的是半徑3公里之內的輕、急需求,省去了中轉、分撥等中間環節,減少了庫存壓力和長途運輸的高投入,極大提高了快件的派送效率。在新零售市場的萌芽下,各大企業要想更快的搶灘登陸贏得用戶青睞,“即時配”無疑是其最佳助力。
新零售市場的發酵,讓“即時配”的發展前景備受期待。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使線上線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線上與線下的緊密結合,就勢必需要更為精準的物流配送服務給予支撐。因此,新零售模式的推進不僅點燃了“即時配”的熱火,未來“即時配”也或將在這團熱火中浴火重生。
商業模式的日新月異讓眾包模式越來越受到青睞,但其對配送人員的管理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深圳交警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發生涉及即時配送電動車交通事故7起,死亡4人,受傷3人,共查處涉及即時配送行業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35164宗,占電動自行車違法總數9 .8%。由于眾包模式的平臺對配送人員的約束力較弱,導致行業服務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即時配送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交通安全,對配送時效的考核指標不科學,使用超標配送車輛,配送員因爭搶時間、或看手機接單擾亂交通秩序,沖紅燈、逆行、不戴安全頭盔等亂象頻發。
“即時配”的配送時間誠然是用戶的關注點之一,但用戶信息安全、物品的無損運輸、貨物退換、平臺信息交互是否能及時響應等也是直接影響用戶服務體驗的關鍵環節。從目前的即時配送服務現狀來看,在裝備、溯源、服務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針對即時配送中遇到的產品破損、退換貨問題,無法有效抵御和及時響應。
時效是即時配送企業追求的共同目標,當然這也是所有快遞物流企業在一直追求目標。但提高速度、效率的背后是對成本的巨大考驗。今年下半僅兩個月即時配領域融資總額超50億元,意味著“即時配”戰場的爭奪,也是資本在幕后較量。
企業開發新的“即時配”業務,背后的過程遠非看起來那般簡單。如順豐上線同城急送業務,是組建自己的團隊,這就意味著初期要產生大量的建設成本,原本的資源、制度、系統在這個新場景中能直接運用的較為有限,都需有一定的投入與調整。因此,看似其好像也在做收、派的事情,但與原本的業務場景仍有較大的區別。
雖然大多數人都希望精準的送達自己的東西,但是人們的包容性還是挺強的,“快”將不能滿足用戶全部的訴求,精準的送達或將才是接下來平臺比拼的主要落點,即客戶想要幾點送達配送員就幾點送達,這還需要企業從網絡、平臺、技術、人員、網點等各方面進行調整。資本的追逐為行業提供著一個升級的機會,接下來“即時配”會怎樣,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轉自物流時代周刊,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更多有關優質物流公司、線路推薦,發貨技巧知識等資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