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不少人都會選擇出國旅游購物。不過,在購買貴重物品回國時要注意了,超出法律規定免稅額度的商品,要補交相應的稅款。
這兩天不少人的朋友圈都在轉發這樣一則消息,上海浦東機場正在嚴查海外購物進境,所有人全部開箱排隊等待過機審查,僅一個航班抓了100多人。對此,網友眾說紛紜,有些說是和國慶長假有關,有些說和即將于明年1月1號開始實施的《電子商務法》有關,還有的認為可能是海關近期出臺了新政,對代購又有新的要求。如此之多的猜測,是否預示著“人肉代購”時代的終結?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在網傳的視頻中,眾多旅客打開行李箱等待查驗,視頻拍攝者自稱等待罰款。根據網傳內容描述,事情發生在9月28號上海浦東國際機場T2航站樓,所有人全部開箱排隊等待過機審查,隊伍長得看不到盡頭。有一航班查了100多個代購,排隊等待交稅。
根據公告,中國籍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入境,境外獲取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予以免稅放行。免稅放行物品連同口岸進境免稅店購物額總計不超過8000元人民幣的,仍予以免稅放行。旅客攜帶進境物品如果超出于規定的免稅額度,應當主動向海關申報照章納稅。另外,旅客攜帶境外獲取的電視機、攝像機等20種物品不屬于免稅范圍,入境時須主動向海關申報,在自用合理數量內海關作征稅處理。
在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看來,一直以來,在電商平臺開一家代購網店并不需要進行工商登記,朋友圈里的“微商”更是零門檻。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也需要對此類電子商務經營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