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快遞市場將進入旺季,快遞市場需求集中釋放。采用SARIMA模型預測,11月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將達58.5億件,接近60億件,僅11月快遞業務量就超過了2012年全年快遞業務量(56.9億件)。11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4.2%,每個增長百分點對應的含金量提升,當月快遞業務凈增量為11.4億件,高于上年同期的9.5億件。11月快遞業務量從2012年的6.7億件增長至2018年的58.5億件,翻了三番多,年復合增長率為43.5%。
采用模型測算,我國2018年全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將超過500億件,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一半,業務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快遞包裹市場發展的動力源和穩定器。測算2018年快遞業務量增速為25.6%,是同期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的3倍多,增速居服務業前列,成為新經濟的代表行業。2012-2018年間,我國快遞業務量年復合增長率為43.8%,比同期11月份快遞業務量增速高0.3個百分點。11月在全年業務量中所占比重下降,2018年11月占全年的比重為11.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預計11月,日均快件處理量將接近2億件,快遞日均服務人次3.9億,也就是說每天4個人中至少有一個人使用了快遞服務,人們使用快遞的頻率明顯增加。全年最高日處理量將出現在11月,采用灰色系統模型預測今年最高日處理量為4.2億件,同比增長27.3%。受11月業務量激增的驅動,全年日均快件處理量將創新高,日均快件處理量為1.4億件,同比每天增加超過3000萬件。年人均快遞使用量36件,比上年人均增加7件,快遞成為繼衣食住行后又一基本需要。
通過回歸模型預測,2018年“雙11”期間(11日-16日),全行業將攬收郵件快件19億件,同比增長27%。今年“雙11”6天攬收量相當于今年2月份快遞業務量,占全年快遞業務量的比重為3.8%。快遞業務量在“雙11”期間波動劇烈,11日-13日是快遞發貨的高峰期,主要壓力集中在東部地區。14日-16日是投遞高峰期,主要壓力集中在中西部地區。這種波動給快遞企業正常運行造成很大的壓力,需要企業提前按照業務量峰值配置能力,峰值前后存在能力閑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