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央行舉辦征信行業發展情況通報會,截至今年8月末,我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收錄信貸信息33億多條、公共信息65億多條,為2542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9.7億自然人建立統一的信用檔案;接入各類法人放貸機構3900多家,日均查詢企業信用報告29萬余次、個人信用報告477萬余次。國家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了涉及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生活及工作的各種規定!比如:唯一的住房法院可拍賣、查封和凍結支付寶賬戶、一鍵網上凍結和劃扣財產、名單同步芝麻信用,網購受限、水陸空阻止出行、子女不允許上重點私立學校、最高判刑7年等。失信就意味著你辜負了他人的信任,透支了自己的信譽。
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的執行規定,很大程度上管控和約束了每個企業、每個人十分重視自身的信用等級和信用情況,這是在塑造國人“誠實守信”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規范。
上至快遞總部、電商客戶,下至快遞用戶和加盟代理商,甚至是基層承包區和業務員,或多或少都存在“信用失信“的問題。尤其是與快遞公司合作的電商客戶惡意欠款、隨意違反合作協議中的各項約束條款,以及快遞用戶的隨意投訴、惡意投訴,甚至是欺詐基層快遞網點和業務員的行為屢見不鮮。
對此現象,必須從信用監管平臺層面,由國家郵管局牽頭主辦,國家權威金融機構、互聯網監管機構等指導,采用互聯網公司技術手段,結合國家征信系統,建立全面系統的”快遞行業信用查詢監管平臺“,搭建信用評估機制,執行快遞行業失信人的“失信懲罰“,凈化和規范快遞行業的生存環境,此舉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