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消息,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萬輛和12.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8.6%和85.4%。整體來看,1月至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分別比上年同期產銷增長了102.7%和109.7%。
近些年來,在綠色環保理念的促動下,傳統燃油汽車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弊端開始被重視,新能源汽車迎來高速發展,并逐漸往市場中滲透。據中汽協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55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300萬輛。而在新能源車的應用場景中,物流領域或許算得上是較為積極一方。
事實上,隨著藍天保衛戰打響后,新能源物流車也收獲了諸多政策利好。今年2月份,由國家發改委等24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中就有指出,要加快綠色物流發展,持續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力度,鼓勵企業使用符合標準的低碳環保配送車型,并提出落實新能源貨車差別化通行管理政策。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加入到新能源物流車的推廣行業當中。
快遞物流企業在響應號召轉型綠色物流發展的當下,也紛紛在新能源物流車升級中進行了資源投入。阿里菜鳥網絡曾在2017年發布了一項未來綠色智慧物流汽車計劃,擬在未來5年,聯合上汽、東風等車企共同投放100萬輛新能源智慧物流汽車。順豐也在2018年表示,準備在2018年底前投放純電動物流車將近10000輛。
京東方面則透露,迄今為止集團已經將5000多輛送貨車替換成了新能源車,并計劃在未來幾年投放更多的新能源車。蘇寧方面也宣布,2019年將開展“青城計劃”,計劃在全國100個城市投放5000輛新能源車。此外,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還啟動了綠色郵政行動,計劃到2020年實現城市新增新能源投遞車輛占比達到100%。
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攪動風云,新能源物流車的市場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行業洗牌升級,企業壓力也在增大。此外,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該政策的實施,意味著將會導致企業造車成本的增加,或是車輛價格的上漲,快遞企業的用車成本也會隨之提升,而原本新能源物流車的成本消耗就要高于傳統燃油汽車。
另一方面,就新能源物流車自身的原因而言,其在使用推廣中還有諸多難題亟待解決。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物流車處于剛起步的階段,其安全事故的規律以及預防事故的手段還沒有被完全掌握,安全措施建設尚未成熟。并且,新能源物流車的充電時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續航等問題也仍未得到妥善解決。行業若想實現健康長遠的發展,技術的研發升級至關重要。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更多有關優質物流公司、線路推薦,發貨技巧知識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