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交通運輸大會開幕式后,1400多場學術報告會真是讓記者力不從心。其中40個重點學術論壇也是讓記者分身乏術。掛一漏十地跑了幾個會場,其中智慧物流發展論壇是必須的選擇。當我從其它論壇趕到智慧物流論壇的會場時,剛好趕上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的演講《智慧物流發展政策研討》,于是全程記錄了下來。
汪鳴開宗明義。他發表了一下的觀點。
第一,物流需要技術和標準的支撐。物流的要素一開始就應該是標準的,比如貨車的長度、載重要按照國情(道路的情況)來確定,建立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的相應的標準,而不是隨意照搬歐美的標準。所以要實行從設施到標準的全過程的改造。
第二,運輸組織。物流組織的網絡化永遠是不可改變的,需求的分散性是現實的狀態,而在運輸中只有整車才能是高效的。他提示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將來的網絡是自主的構造還是頂層的智慧和中下層對接的網絡系統?
第三,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樞紐+通道+網絡,他認為智能經濟最終會走向計劃經濟,比如電商+快遞就是一個高效的計劃經濟。電商實現了物流分撥中心整車高效,低成本的合理運輸。今后要實現智慧物流技術與交通、物流融合發展。
第四,智慧物流管理與控制?,F在的各自為政的局面要打破,要實現各平臺相互間的通力合作。
第五,物流組織模式變革。依托樞紐進行網絡組織而串通起來的平臺,需要營造技術、業態、模式的三大創新。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會包括市場的不斷細分,5G技術的應用,萬物互聯,瞬間互聯,在細分的基礎上實現協同與一體化,還包括國際、國內物流的一體化。
第六,物流樞紐經濟發展。樞紐有了,在特定的時間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物流向集約化,網絡化發展,推動新的物流城市的發展,促進現代產業的實現與行業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