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牽掛著上海的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上海人在“求救”?這是不是真的?上海到底缺什么?誰能有效保供?
在我看來,廢“專業武功”,是最要不得的!如今不用再多想什么“辦法”,恢復“專業武功”,才是保供的唯一出路。而這個專業武功就是市場。
01
最缺的就是對“政策”的理解
正常人都會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求救不如自救,什么都缺,最缺乏的就是對“政策”的理解。我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昨天是這樣,今天又變成那樣了?我不知道還要被關多少天?我不知道還要做哪些“配合”?總之,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怎樣。每天只能從社群獲得各種各樣真真假假的信息與段子。
防疫政策是國家定的,百姓不能妄議。但保供為什么也做得有這么多民怨?
最基本的兩項“保供”是:物資供應和醫療服務,都讓人不認識上海了,很多人感到失望、無助,甚至憤怒。寂靜的天空,怨氣正在轉化為戾氣,彌漫在社群媒體,是團購與段子支撐著他們。上面不可能沒有看到輿情,但似乎沒有辦法立馬改變這一切。我們理解,他們也有難處。因為他們選擇了一個“無解方案”:關閉專業通道,啟用其他渠道,保供必然落空。
40年多年前,計劃經濟體制十分強大,物資分配到每家每戶,分大戶中戶小戶,但最終還是要通過“商店”來兌付。生產、采購、批發是計劃的商品部門,猶如人體的動脈,監督管理是靜脈,遍布全市各個角落的零售店鋪與菜市場就是毛細血管,三體合一,才使整個城市的計劃保供井然有序。但在這次疫情中,動脈嚴重受阻,毛細血管幾乎停擺。
盡管政府也在發大禮包,但靠大禮包很難維持到今天。上海市民歷來都很會過日子,在最艱難的年代,無論住房還是飲食,都能將有限的資源利用到極致,保持著生活最起碼的格調。在封城以前,市民還以為8天以后就沒事了,誰知道過了18天還毫無全城解封的消息。
實際上有些小區已經被封一個多月,雖然還沒有到山窮水盡、彈盡糧絕的地步,但由于預期不明確,輿論主渠道保持沉默,市民的危機感與日俱增,意識到:冰箱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萬般無奈,市民利用移動互聯網發起了“團購”,是團購補充了市民的冰箱、餐桌的營養,部分緩解了焦慮的心情。
可就在兩天前,擔任樓長的同事對我說,團購也要報居委會審批了,說什么非必需品不能團購。也許團購商品也存在帶毒風險。這是真的,發政府禮包的志愿者提醒我,先消毒一下再拿進去。被他這么一說,我將菜在太陽底下暴曬了一個下午。糧食、蔬菜是必需品,水果、面包、黃油、牛奶就不是必需品嗎?
在這個憂郁的、病毒隨時都有可能入侵人體內的特殊時期,應該吃得更好、更有營養,才能有免疫力、抵抗力,才能抵御病毒的侵襲。
02
誰能有效保供?
是市場!3月27日,新華社上海分社何欣榮問我:我們看了一下,兩個比較嚴重的地方都和批發市場有關,浦東的上海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浦西的江橋蔬菜批發市場。您覺得這暴露了哪些問題?有什么建議可以做得更好。
當時,我就回復:問題不在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居民小區感染者更多,那就不要小區了?批發市場、菜市場發現疫情與其本身基本沒啥關系,這個問題不能誤判。如果把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與菜市場都關閉了,網上與超市的保供壓力就更大。
有業內人士對我說,上海22家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關了19家,剩下的3家由于菜市場、超市等終端停擺,交易量也大受影響。實際上,城市越大就越需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盡管網絡渠道與直銷渠道的興起等原因,食用農產品的批發市場通過率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但生鮮真正的大佬依然是批發市場。
03
“兩保兩通”是基礎
“兩保兩通”是基礎。兩保是指:確保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連鎖公司、電商企業的物流加工配送中心等商品供應端無疫情,能正常營運;確保菜市場、周邊菜店、社區超市等零售服務終端無疫情。這兩個確保,一個是確保動脈不堵,另一個是確保毛細血管觸覺靈敏。
但實際上,上海在保供這個問題上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動脈堵了,而且還斬斷了毛細血管。
3月27日,我曾在網上訪問上海農產品批發行業的一線行家,他詳細具體地陳述了面臨的種種問題,概括起來就兩個方面,一是外地物流進滬難(而且長三角最難),二是市內營運人手缺。交通管控、核酸檢測、小區封控這三項措施,像點穴似的,把市場凍結了。
實際上,主動脈“清零”比小區“清零”更重要。所以,我當時就建議,除了“兩保”,更要“兩通”。一是要建立全國物流協同機制,確保省際物流暢通,二是要確保城市物流暢通。必要時,甚至應該在城市周邊建立類似保稅倉的“方艙物流基地”,實施“甩掛物流”作業(車頭與車身分離作業)。
每當貨物緊缺的時候,政府總是首先想到國有企業來保供。但是,現代特大型城市,光靠國有企業絕對擔負不起全部的保供任務,國有是一支可靠的保供力量,但必須依靠全社會來保供,依靠市場來保供。讓市場活起來,保供才能得民心。
04
不能管死專業主渠道
政府要制定切實有效的“規則”,并為這些保供企業服務。甚至公務員都可以做志愿者,為保供企業“端茶送飯”做后勤,政府更可以為這些保供企業提供物資、資金、設備、場地等方面的資源或征用便利,還可以為保供企業提供稅收等方面的優惠。
當然,政府還要發揮“靜脈”的作用,監督市場行為,對真正的“哄抬物價”的行為,要果斷出擊,就地正法。但絕對不能把因成本推動的漲價誤判為“哄抬物價”。商品緊缺,成本上漲推動物價上漲,這是市場規律。如果賤賣,就會出現哄搶與黃牛,老百姓最終還是買不到商品,甚至可能會付出更高的代價。
上海商業老領導對我說:“現在是一天兩頓,干濕對半;湯面粥飯,節儉輪轉;青菜稀罕,醬油淘飯;發板雞蛋,饞水泛濫;堅守防疫,何時算完?”
其實就是兩個問題:外部物流與內部物流。核心思想:不能管死專業主渠道。大難當前,要放下架子、面子、位子,動起腦子,擼起袖子,邁開步子,開通路子,讓市民安心,才能解決保供問題。
內外部物流暢通,店鋪營運人力與物流騎手充足,市民就不會沒菜吃、沒飯吃。疫情中,電視臺要全天候報道疫情,市領導要通過電視講話或直播,讓市民有預期。還可以鼓勵市民寫段子,評出段子高手,市長親自頒獎,這是精神食糧。要分清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
一個城市尤其是特大的城市,其領導團隊有三個基本任務。第一,民生安全有序。第二,經濟穩定發展,這也是確保民生安全有序的基礎。第三,文化多元包容。其中,生活服務業與金融業是兩大基本產業,一個服務民生,一個服務產業。把企業能做的事情都交給企業去做,把企業不能做、做不好的事情留給政府。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開埠。180年來的積累與沉淀,不會一夜全輸光的。上海的未來會更美好,因為有勤勞、智慧、守則、會生活的上海市民,有與全球、全國息息相關的動脈、靜脈與毛細血管的支撐。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