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冷藏集裝箱和冷藏食品的進口國。據咨詢公司估計,這種發展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
由馬士基前總裁托馬斯·埃斯克森(Thomas Eskesen)建立的埃斯克森咨詢公司(Eskesen Advisory)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不再是全球最大的冷藏箱運輸和冷藏食品進口國,取而代之的是中國。
因為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中國在保障食品供應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以至于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冷藏集裝箱進口國。
截止今年10月,向中國運送食品的冷藏箱數量增長了41%,而美國的增長幅度只有4%。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也遭受了豬瘟等的影響,這意味著不得不進口大量的豬肉,以彌補產量下降的情況。在最近的“Cool Logistics”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的冷凍豬肉的進口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中國的增長,2020年全球市場就不會有所改善。我們認為,隨著非洲豬瘟在德國等國家持續存在不確定性,中國肉類進口的發展將持續到2021年。”埃斯克森說。
那么哪些國家從這一發展中受益呢?名單包括了以美國為首的傳統貿易伙伴,其對中國的冷藏貨物出口激增了146%;泰國以97%的增幅位居第二,緊隨其后的是西班牙,增幅為92%。
▍航運公司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周轉集裝箱
從集裝箱航運公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個好消息。部分原因是中國豬肉進口量的增加本身就需要130,000 teu,還有部分原因是冷藏集裝箱比普通集裝箱更有利可圖。
如果要指出一家受益于此的公司,那自然可以選擇馬士基,馬士基在全球冷藏箱的運輸量中占據近四分之一,遠遠超過了該公司在市場中18%的市場份額。
不過Eskesen也表示:“市場的額外增長肯定是積極的,但是從整體物流的角度來看,太多的冷藏箱去往一個目的地,這意味著航運公司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周轉集裝箱。”
他還指出,中國以一種非常有針對性的方式來確保糧食安全,例如與個別國家簽訂貿易協議。值得一提的是,挪威和中國目前正在就輸入新鮮冷凍鮭魚的貿易協定進行談判。
▍國務院對進口冷鏈食品出手了!
前段時間,青島港2名裝卸工人無癥狀感染,確診前曾裝卸了來自境外進口的冷凍海鮮,天津港確診陽性的裝卸工也曾裝卸了冷鏈食品。
為防止病毒入境,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該方案主要適用于進口冷鏈食品的裝載運輸工具、產品內外包裝的消毒。其中要求根據進口冷鏈食品的物流特點,在按要求完成新冠病毒檢測采樣工作后,分別在口岸查驗、交通運輸、掏箱入庫、批發零售等環節,在進口冷鏈食品首次與我境內人員接觸前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
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按規定作退運或銷毀處理。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海關部門組織指導督促查驗場地經營者或進口企業,對進口冷鏈食品的集裝箱內壁、貨物外包裝實施消毒。
進口冷鏈食品運輸過程中,承運企業不得開箱。冷庫接受進口冷鏈食品時,應如實記錄并核對集裝箱號及鉛封號,做好貨物的出入庫記錄,相關資料和記錄應至少留存2年。
對從口岸放行的進口冷鏈食品,在社會冷庫或企業冷庫倒箱過車、入庫存儲前,相關生產經營單位查驗貨物所附的消毒證明,如未消毒,則在掏箱卸貨時,對該批貨物的集裝箱內壁、貨物外包裝實施消毒。
進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做到所有進入市場的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