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管理中有很多常見手段,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卻反而給采購工作增加了難度。接下來,就讓我們對問題進行一一梳理。
誤區1:降低成本靠壓價;
采購部門和人員掉進這個誤區,往往是源于公司高層的直接壓力。很多企業管理層對采購部工作目標的約束是直觀的量化指標,比如采購成本每年都要降低5%。巨大的指標壓力會限定采購部門的觀念和行為。采購成本降低5%,一般就自然的落到可衡量的財務指標上,主要是采購價格成本。實際上,采購總成本的降低,包括采購價格成本、交易成本、處理退貨成本、物流成本、供貨中斷成本、客戶不滿意成本等多方面。交易成本、退貨成本、中斷成本等很難反映在財務指標中。出于完成指標的考慮,采購部門會本能的強調采購價格成本,而弱化甚至隱藏其他潛在成本。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甚至是行業領先的企業,會抱怨現在的價格是越來越低,優質的供應商卻越來越少了。
誤區2:采購就是貨比三家;
很多企業認為,管采購只要保證“貨比三家”就行了,通常要求采購人員申報采購方案時提供至少3家報價,管理者選擇一家價格合適的就行,通常都是價格最低的。這種樸素形式的詢價采購,是企業管理者對采購方法的直觀理解。他們很快就發現,這種方法問題多多。這3家是怎樣選出來的?中間的代理商算不算數?為何同類別的采購會選出完全不同的3家報價?采購人員會不會通過操縱報價和評價來操縱決策?于是,企業管理者就要求采購人員只提供客觀報價,不能帶有主觀評價。結果,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放大了決策風險,還免除了采購人員應有的決策職責。誤區不在于“貨比三家”方法本身,而是在于怎樣確保選出三家最合適的供應商進入比價環節。隨意選出三家,或者按采購人員的方便或個人意愿選擇三家,自然問題多多。一種規避誤區的方法是“合格供方評審”。企業管理者組織成立專門的委員會,按照質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為各種類的采購劃定供應商范圍和標準。采購人員不能單獨決定這個范圍,也不能跳出這個范圍活動,并要對每次采購活動的決策支持信息負責。
誤區3:選供應商就招標;
有些企業十分青睞招標,一到采購就招標。招標確實具有客觀、公平、透明的好處,但是并非所有采購都適合招標。哪種采購適用哪類方式,企業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采購品種的市場情況以及供貨風險等來制定。
如何合理避開這些采購中的誤區呢?可以通過互聯網采購平臺進行招標采購,國內互聯網采購平臺中首推采購蟻APP,采購蟻APP是一家綜合類企業采購平臺,專業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采購服務,匯集了家居百貨、服裝鞋包、美妝、母嬰,家紡裝飾、配飾、食品新鮮、農產品、機械設備,家裝建材、數碼電子、橡塑、化工冶金、汽車用品、工藝禮品、玩具、燈飾照明、五金工具、寵物園藝、辦公文教、家用電器、電工電器、包裝、安防等全行業覆蓋,廠商入駐,低價采購,滿足了各行各業中小企業一站式采購需求,也是百萬采購用戶的首選平臺!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