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物流業迎來了一個大年。
商務部發布消息,上半年社會物流總額150.9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同期物流業總收入為5.7萬億元,同比增長已超過兩成。
這組數字起碼蘊含了兩種含義,既顯示出遠超GDP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物流業整體增長水準,又用最直接的證據宣告,從干散貨到重大件再到快遞包裹,物流業在整體提價,數字確鑿。
資本是逐利的。面對“錢途遠大”的中國物流業,時鐘會不會回撥至6年前,重新進入那個資本貼身項目、全社會膜拜O2O的盲動年代?
繼續解讀數字:同一口徑發布,截至6月,我國物流服務價格指數環比提升2.4%,同期行業重點企業的成本增加20%以上,而收入利潤率尚不足5%,對比強烈。
增加的成本飄在空中不落地,這是物流業內卷的體現,投資收益比已脫離了期待的空間。
仍是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企業共完成IPO 316件,盤點物流名企的上市場所,比較顯著的是港股與美股各一家。在對GOP有著執著渴求的A股市場,則罕見業界民企的身影。
歸根結底,資本推動下主打信息匹配創尋商機的平臺模式,已容不下后來者。7月30日,美國證交會宣布暫停受理中國內地企業赴美上市,這意味著已在美提交申請的福佑卡車與籌備中的快狗與貨拉拉,均面臨未知的資本變局。
資本不會追逐斷線的風箏,告別資本催生下的信息匹配模式,泛物流領域的初創企業必然向運力與儲能等傳統硬性方向去發展——甘于埋頭做事者,需要的不僅僅是恒心,更關鍵的是硬實力。
還是最有力的數字:央行近日發布,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74萬億元,同比減少3.13萬億元。資本對物流行業的投資也一并變得謹慎與嚴格。資金哺育模式下的新創流量型公司會大幅斷奶——沒錢,沒流量,也就沒有風口模式下初創物流公司。
100次的居安思危也抵不上1次窮則思變,創新化的物流服務模式將告別拼價格與拼補貼的窠臼,燒錢的無人機配送或延遲普及,可風靡日本的Hello kitty與海賊王IP化配送,在中國或滋生“孫大圣使命快達”的個性化運力升級。
就在上月(8月),被地方官媒譽為“鄉賢”的嗶哩嗶哩創始人徐逸,作為32歲的衢州市首富,考察了家鄉的創業環境,側重點中包括餐飲設施與交通運力。
單季度營收約40億元、以日系動漫二次元為特色、每1分鐘就有超過2000名主播在展示才藝的嗶哩嗶哩,會進入物流領域并扶持初創企業嗎?
耳邊響起了一句話——“這年頭,做××的,誰還沒點兒才藝呢?”
萬物生長。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