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了企業迫在眉睫的事情。
大部分企業都意識到了“數字化轉型”很重要,但是卻不清楚該如何轉。盡管有些企業已經開始數字化轉型的實踐和探索,但大多情況下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更有一部分企業是“想過河但是不知道該摸那一塊石頭”!
數字化轉型到底如何干,有沒有哪些可參考的方法或路徑?
在《麥肯錫:數字化轉型四步法》一文中給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制定正確的戰略,第二步:大規模能力建設,第三步:快速、敏捷的企業文化,第四步:組織與人才。這篇文章從四個角度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俗話說:“路得一步步走,飯得一口口吃”,凡事都得講個先后策略。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指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方法和步驟,我們將其稱為數字化轉型路線圖!
— 01 —轉型路線圖,是一張圖嗎?
我記得前幾年,在北京的各大火車站有很多旅游團,只要你一下火車,他們就會給你手里塞一些旅游的宣傳單,而這些宣傳單的背面往往都有一張北京旅游的路線圖,如下圖:
除此之外,你可能還聽過地鐵路線圖、公交路線圖、婚禮路線圖、會議路線圖、旅游路線圖、跑步路線圖等等,這些路線圖其實都指的是“地圖”。
那么,路線圖,真的就是一張地圖嗎?
如果不聯系語境的上下文,路線圖(Roadmap),確實就是指一張圖,一張地圖。它是一種能使讀者快速達成目標的說明性圖片,用來指引人們到達某個地點,或說明從甲地到達乙地的方式。
但是,在數字化領域,我們經常也會提到:技術路線圖、產品路線圖、實施路線圖等等。這里的路線圖明顯不是指地圖的意思,而更多的是指“計劃”,把未來計劃要做的事項一個個列出來,按一定的序列排序,直至某個目標達成。因為,這個過程就好像沿著地圖路線一步一步走到終點一樣,所以我們也將其稱為“路線圖”。
事實上,路線圖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先進的方法和工具,它是一種綜合集成,充分考慮影響、制約事物發展的各重要相關因素,并將各種相關因素放在同一環境中通盤考慮,使管理人員對事物發展的相關性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能有效防止顧此失彼、一葉障目等問題。
可見,數字化轉型路線圖,不是一張圖!
— 02 —轉型路線圖,是什么?
筆者理解: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是對企業數字化的戰略目標、當前現狀、存在差距、建設順序、實施階段、執行反饋、計劃調整等內容的綜合表達。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指明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以及從起點到終點的方向和路徑,以時間為準軸,向前推移的各個節點,采取可量化的方式描述明確每個節點的目標、建設內容,為數字化轉型的實施和可行性驗證提供具體的參照和依據。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是企業數字化能力不斷成熟的過程。筆者在之前寫的一篇文章《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中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是從0到1,而是從1到100。轉型是一個過程,技術從IT到DT,場景從簡單到復雜,應用從局部到廣泛,持續優化、逐步成長。
企業數字化轉型,首先,需要做一個成熟度評估,厘清楚企業當前在哪兒(數字化現狀和組織能力現狀);其次,要定義出企業未來要到哪兒(數字化愿景和數據戰略);再次,需要找出“現狀”和“未來”的差距;最后,定義出怎么走的策略,繪制出到達目標的路徑(誰來實施、何時實施、如何實施,以及組織和個人在轉型過程中該做什么)。
這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注定不會像我上圖所畫的那樣,是一條平攤的直線!可以預見,每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都可能會走很多彎路,趟很多坑,也只有不斷“挖坑自埋”之后,才能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數字化之路!
— 03 —轉型路線圖的9個環節
既然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不是一條直線,那這條路/這張圖到底張啥樣?該如何畫?結合筆者淺薄理解,談一談我的觀點,我認為數字化轉型這條路可能會經歷9個環節,它們是:
1、定義數字化愿景,并與企業愿景對齊
業內有很多人在講數字化轉型的時候都在強調一個觀點:數字化愿景和戰略目標要與企業的愿景和業務戰略目標對齊。筆者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多次提過“對齊業務目標”的概念,例如:數據治理目標要對齊其業務目標,數據中臺建設目標要對齊業務目標等等。這里,我理解的數字化下“對齊”,不僅是對正看齊的意思,正如我在《企業數字化轉型:談談數字化戰略!》這篇文章提到的數字化戰略是指通過“戰略性”的使用IT和數據來支撐企業愿景和戰略目標的實現。
2、成熟度評估,找出差距
數字化能力成熟度評估,將有助于幫助企業厘清當前所處的數字化位置,并對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有個清晰的認知,為后續制定適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和可行的行動計劃提供參考和決策依據。參考《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模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成熟度模型ODMM》。
3、繪制實施路線圖
這里的路線圖是真正的“一張圖”了,它用一張時間計劃表的形式直觀的展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步驟。
首先,需要對數字化戰略目標進行拆解,定義將有助于彌合當前狀態與未來狀態之間的差距的每個業務活動。
然后,根據需求的緊迫程度,對業務的影響程度,數據的共享程度,實施的難以程度,以及預期的價值等多個維度分析進行綜合分析的結果,識別應優先考慮的且最容易實施,又能為企業帶來快速成功的活動。
最后,綜合企業組織能力現狀,定義出每項活動計劃的完成時間和所需資源。
4、組建團隊實施轉型
對很多傳統企業來講,實施數字化轉型最大的挑戰是“人”!
數字化轉型對組織人員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既需要懂企業管理、懂業務、懂技術的綜合型數字化管理人才,也需要懂數字化技術的專業化人才,更需要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在業務中的數字化應用人才,而這三方面人才目前市場上都很稀缺。因此,組建一個數字化轉型團隊不容易,我的一個建議是在實踐中培養人才,在戰爭中學會戰斗,簡單來說就是只有有了“活”(數字化轉型目標)就去找人或培養人來干,而不是有了人之后才去干活。
5、選定客戶場景,測試轉型效果
實施數字化轉型要“從小處著手”,不要總想著一口吃個胖子,實現顛覆式創新。事實上,即使我們在互聯網行業看到的所謂顛覆式創新,也大都是在特定領域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了。在外界看來是顛覆式創新,其實更多的是厚積而薄發的結果。拿在業內被津津樂道的顛覆式創新案例——奈飛(Netflix)來講,人們更多是在討論奈飛的“訂閱付費”和“智能推薦算法”的組合實現了商業模式的巨大成功,而從實際上奈飛在在線租賃和郵寄DVD階段已經收集了大量的用戶信息,這使得它具備了精細化分析用戶偏好的能力。沒有這些數據,算法再強大能有什么用呢!
6、企業數字化的技術能力建設
數字化技術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數字化技術能力的建設也十分重要。數字化技術有很多,這里我還是只強調兩個方面:數據、技術。數據作為社會第五大生產要素,其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因此,應當從數據創建、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集成、數據共享、數據應用等多個方面入手,激發數據要素的創新驅動潛能。技術包含了IT、DT、IoT、AI、云計算等,不同轉型場景下應該有相應的技術能力組合。
當然,這些技術能力不是一下子都能夠建齊的,需要一步步來。下一篇文章中將著重介紹。
7、新模式獨立VS新舊模式并存
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另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數字化下的新模式、新業務獨立發展,還是新舊模式并存?在企業業務的創新中,這兩種方式都有可能成功或失敗,這是一個讓人頭頭痛的問題!在筆者看來,新模式獨立或者是新舊模式并存并非是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矛盾,而是找到讓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方法。新模式下能夠持續前進,也可以隨時切換回來!
8、根據市場和客戶反饋,及時調整路線圖
數字化轉型是利用數據和技術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能否成功,最終是要看在市場中得到驗證和反饋。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必須具備靈活性,不能僵化,能夠根據市場和客戶的反饋作出及時調整。
第一,需要提供多樣化客戶反饋的渠道,對客戶反饋的信息進行采集。第二,整理并篩選反饋信息。第三,對反饋信息進行分類并加以分析。第四,根據分析結果執行數據轉型路線的調整。第五,按照新的路線圖繼續前進。如此,反復迭代!
9、螺旋迭代,將數字化轉型融入企業文化
數字化轉型需要戰略方向的指引,更需要持續的努力。數字化轉型不能是老板的一時興起、心血來潮而淺嘗輒止,而是需要將數字化轉型融入企業文化,形成長效運營機制,建立持續創新能力。
數字化轉型需要將數據、技術、組織、流程等關鍵因素擰成一股繩,形成一個不斷螺旋上市的模型,在轉型的過程中,每個因素都至關重要,哪一個掉隊了都會影響最終的成功。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