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雖然快運列強之間的市場競爭減少了,不過行業卻并沒有因此風平浪靜,反而波濤洶涌。而能夠攪動整個行業波瀾的,無疑是加盟制快運四強的起起伏伏——壹米賣身,百世斷臂,安能上市,中通趕超。
01
安能百世壹米,有人歡喜有人愁
首先來看曾融資融到手軟的壹米滴答。
7月30日,壹米內網發布了《關于成立戰略合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宣布壹米滴答將與匯森合作的消息,壹米滴答因資金鏈緊張而被迫賣身的傳聞終于落地。
去年在寫雙十一各家戰報時我們曾說過,如果沒有資金的繼續匯入,壹米滴答或許會重新走上安能爬坑過坎兒的老路,不得不斷臂求生。然而,沒有想到,壹米沒有選擇斷臂求生,而是之間將自己賣掉了。
同樣因資金問題而斷臂求生的,還有曾以阿里“親兒子”著稱的百世。 10月29日,百世集團宣布作價68億元人民幣,將旗下的百世快遞轉讓給極兔,未來百世將脫離國內快遞的苦海,專注于快運、供應鏈、國際物流等業務。
百世快遞被賣的消息并沒有引起行業內的驚訝,事實上,百世要賣快遞板塊從去年九月份就開始傳了,和順豐、字節跳動和極兔都有談過,最后以1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極兔,這個價格相對于其現在美股市場的表現來說已經很好了。 原本因放棄快遞而元氣大傷的安能,反而在雙十一當天迎來上市敲鐘的高光時刻。
11月11日,在電商物流狂歡的日子,安能物流正式敲鐘上市,這也是今年繼滿幫集團、京東物流上市后,物流領域的又一個標志性事件。截至當日收盤,雖遭遇破發,安能物流總市值超150億港元,不過此后幾天則在不斷下跌。
02
似曾相識的命運
復盤安能百世壹米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發現三者之間有成長經歷高度相似,甚至走過相同的深坑:
首先,安能、百世、壹米都是在資本的助力下快速成長:
百世自2007年成立以來就是含著金鑰匙誕生的,從07年到17年上市,10年時間完成了9輪近百億人民幣的融資,在上市之前,完成了快遞、快運、供應鏈、云倉、金融等八大板塊的布局。
安能自2012年開始引進資本以來,在隨后的幾年也進行了多輪融資,直至2016年一舉在貨量規模、網絡覆蓋上超越德邦,并實現了經營性利潤。在戰略退出快遞業務后,重獲資本青睞,與20年和21年分別完成了3億美元的融資。
壹米就更不用說,從15年成立開始,就源源不斷獲得各方面的融資,基本上以每年都會拿到融資,有時候甚至一年融兩輪,截止到19年7月收購優速快遞以前,壹米滴答已經融資了7輪,去年疫情期間還完成過一筆10億元的融資,總金額達到了40多億元,日均貨量高峰也曾達到3萬噸左右。
其次,三者也都因為涉足快遞業務而跌入深坑: 自2016年安能快運業務規模超過德邦并首次取得經營利潤后,信心膨脹的安能領導人在獲得投資人1.5億美金融資的加持下, 一步踏入了快遞這個競爭激烈的深坑,3年燒掉了30多億元。
安能快遞的發展情況并不被資本市場認可,安能此后連續四年沒有得到融資,不得不痛下決心,砍掉了快遞業務,同時采取裁員、降本、內部融資等多種措施緊急自救。 壹米滴答則是自2019年拿到了18億元的行業內最高額度融資后,被資本裹挾通過戰略融資收購了優速,大踏步跨入了快遞領域,讓自身本就虧損的業務進一步雪上加霜,這也是導致壹米滴答資金流緊張,今年經歷了大幅裁員、壓縮各項行政支出、車線分撥合并等艱苦時刻。 相對而言,百世是做快遞最早的,日子過的也是最滋潤的,雖然快遞是燒錢的大頭,且看不到什么盈利希望,但其在2017年上市后,融資渠道打開,即使大面積虧損,但是也能夠在二級市場上融錢,總部的日子一直過得不錯,也并沒有經歷過裁員、壓縮支出等苦日子,苦的都是加盟商。在資金陷入危機后,周韶寧咬牙堅持了一年,見實在沒有希望,轉手就將快遞賣掉了。
03
各自不同的終局
雖然三家發展路徑和所經受的苦難相似,但面臨結局不盡相同: 安能在經歷一年的苦難行軍之后,在重獲資本的認可,連續兩年拿到3億美金的融資,并在雙十一當天登陸港交所,可以說雖然經歷了一段插曲但終于苦盡甘來,修成了正果; 百世苦撐不住后,與安能做了同樣的選擇,賣掉曾被寄予厚望的快遞。周韶寧在寫內部信的時候一句"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顯然對賣掉快遞這一直虧損的業務,早有心理準備。雖然家道中落,但是起碼傳承沒斷,且快運和國際業務表現非常亮眼,還算可接受。
壹米滴答應該說是結局最慘的,雖然也經歷了苦難行軍,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撐過資金艱難的時期,再次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的價值,卻事與愿違,沒有等來白衣騎士的救援,不得已與匯森融為一體。 為什么快運三強,走過了相似的成長路徑,在面對相同困境的時候,會有不盡相同的應對表現,結局也完全不同呢? 最根本的,還是人的問題,是管理團隊在面對逆境之時的戰斗意志和凝聚力的問題,如果管理團隊是一盤散沙,大難臨頭各自飛,那么企業只能在順境中發展,無法在逆境中成長。
管理層在面對困境時能抱成團,凝聚在一起共同面對困境,對抗困難,才能穿越周期,成就企業成長。這一點我們在安能、百世、壹米三家企業在逆境中的表現可以清晰看到,有的在面對困難時能夠聚在一起共同作戰,積極自救,有的卻在企業面臨困難的時候,各自尋找退路,紛紛出走同行,這也導致了每家企業各自不同的結局。
04
三強各站勝場,中通后來居上
當我們回頭來看,壹米賣身、百世斷臂、安能上市,加盟制快運老三強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動蕩之后,各自走向不同道路:
安能上市,無論是對安能自身還是對于行業,都是利好消息。對安能來說,上市后融入巨額資金,徹底擺脫快遞戰略失敗的影響,可以安心聚焦快運主業,大刀闊斧地開啟行業整合,更加鞏固自身快運之王的位置;
對于快運行業來說,在百世折戟美股,德邦轉向快遞的情況下,快運行業也需要一個標桿,能夠讓行業價值被看到。安能此時在港交所上市,更有利于后面的快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開拓,或許最希望安能市值上漲的,就是安能那些同行。
百世斷臂,砍掉快遞雖然令自己元氣大傷,但畢竟根基還在。和安能一樣,百世快運是目前百世最優質的業務板塊,也成為日后百世東山再起的底盤基礎。賣掉快遞后,融入的資金讓百世的現金流更加充裕,加上快運已經具備了盈利條件,只要能夠獨立出來,在行業內仍有一戰之力。
壹米賣身,從網絡發展的角度講,在總部已經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能夠找到人接盤,不讓網絡癱瘓,對加盟商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
壹米滴答被匯森收購后,自身原有的底盤和基礎還在,對外宣傳的也是品牌獨立運營,短期來看,其江湖地位不會動搖,但長期來看,畢竟是被抱養的孩子,早晚要被融合進去,后續是否還能品牌獨立,還是個疑問。不過在極兔的資本加持下,只要壹米匯森優速能融合好,未來依然能在江湖中占據一席之地。
雖然安能百世壹米各有終局,然而,快運江湖格局并沒有因此穩固,前有中通快運穩扎穩打兇猛追趕,后有極兔在強勢匯集極兔、匯森、壹米、優速、匯霖,百世等多個快遞快運品牌后,對零擔快運這個領域虎視眈眈,快運江湖依然波濤洶涌。
就拿今年靜悄悄的雙十一來說,無論是阿里、京東等大的電商平臺線上銷售的成績都不理想,此外今年下半年隨著能源危機引起的各地限工限產,以及疫情的此起彼伏,今年雙十一成績不好也在預料之中的事情。
所以我們會發現,大部分包括正在上市的安能在內,德邦、百世、順豐、壹米都沒有發布今年的雙十一戰報,與去年的喜報滿天飛截然不同。今年唯一發布戰報的就是中通快運,雙十一貨量達到3.7萬噸,比去年3.1萬噸增長了6000噸,據了解,這個雙十一貨量已經超過了百世,正式登上了加盟制的第二把交椅,一路穩扎穩打的中通,已經猛然追到了老大哥安能面前,并大有超越之勢。
而此次安能在上市之際,并沒有發布雙十一的喜報來看,有可能是因為忙不過來,或許也是因為今年的業績也并不樂觀。
此外,極兔在快遞行業撕開一道裂縫后,它的胃口更大了,不僅通過匯森強勢并入了壹米優速,還一口吞掉了百世快遞,一時間讓整個快遞快運行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矚目。在極兔強大的資本加持下,壹米滴答和匯森如果能夠實現融合互通,在既有的貨量基礎上,未來仍有再戰之力。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