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背后缺乏冷鏈物流資源的支撐,導致我國電商冷鏈產業的發展遭遇很大瓶頸,針對如何完善我國電商冷鏈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使電商冷鏈產業規模化,對于我國電商冷鏈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其過程中,對其風險性的控制、解決技術難題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
我國電商生鮮品冷鏈物流存在的風險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解決問題之前必須了解自身的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法,逐一擊破我國電商生鮮品冷鏈物流發展之路的絆腳石。
1、電商冷鏈基礎設施不完善
電商冷鏈物流十分依賴基礎設施建設,它是電商冷鏈物流發展的前提條件,目前我國的冷庫網點不足,分布不均衡,而且大多冷庫的設備陳舊落后,缺乏現代化的保鮮冷藏設備,無法滿足生鮮品的全程低溫控制工作,造成生鮮品在運輸過程中損耗極高,大大增加了生鮮品的冷鏈物流成本。與國外的低溫物流基礎設施相比較,我國落后了非常大的距離,發達國家的禽類肉制品低溫物流能達到百分百地全程控制,果蔬品物流低溫控制也達到了九成以上,而我國冷鏈低溫控制率不到兩成,這種巨大差距嚴重限制了我國電商冷鏈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導致在面對國外電商冷鏈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后,國內電商冷鏈企業競爭力不足,更是舉步維艱。就是和國內其他產品的物流相比,電商冷鏈物流都處于非常落后的位置,形勢刻不容緩,不容樂觀。
2、電商冷鏈產業政策法規標準落實不到位
政府推行政策法規,但沒有解決電商冷鏈物流企業面對的問題,許多中小型電商冷鏈物流服務企業為了各自眼前的利益,節約控制運輸成本,用外皮是保鮮車的冒牌運輸車來運輸,采取低價競爭的惡性競爭方式,讓真正的電商冷鏈物流大企業陷入尷尬境地,市場標準法規也多有重復矛盾的現象,市場管理混亂,甚至出現管理失控的情況。而且,由于電商冷鏈物流政策法規的推行落實不到位,冷鏈食品的概念沒有深入人心,人們對于冷鏈食品的分辨率普遍不高,大多只看生產日期、包裝、無法辨識食品的質量。一些中小型電商冷鏈物流服務企業的法規意識也十分淡薄,沒有長遠的發展目標,擾亂市場,使食品的運輸質量無法保障,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嚴重阻礙了我國電商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
3、冷鏈設備設施落后,技術水平低
我國電商冷鏈物流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冷鏈食品組織化程度低,冷庫冷藏設備陳舊,冷藏運輸設備數量太少,據中冷聯盟2018版《全國冷鏈物流企業分布圖》數據分析,目前我國冷藏車保有量約9.3萬輛,遠低于美國、日本的20余萬輛。冷鏈設備設施的差距,導致食品在運輸過程中損耗很高,占整個冷鏈物流成本的70%。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為這樣的冷藏物流運輸損耗損失總額已經超過750億元,而國際標準是冷藏物流的成本應該控制在總成本的50%以下。其中,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運輸冷庫網點及運輸設備,已經全部配備EDI、GPS等先進信息技術,對冷鏈物流食品進行全程的實時跟蹤和監控,同時采用鐵路、航空、公路、水路等聯合運輸方式,建立了一整套的先進冷藏設備,確保了冷鏈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4、沒有領軍型的第三方電商物流企業
目前,我國第三方專業化的電商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尚不成熟,絕大多數剛剛成立的第三方電商冷鏈物流企業都不能說是專業化的企業,它們當中原先基本都是從事冷藏運輸或者倉儲的企業轉型而來的,其規模小,設備差,技術落后,市場覆蓋率低,競爭力弱,不能提供全程的冷鏈配送服務,無法保證冷鏈物流過程中食品的質量。另外,由于大多冷鏈物流食品的自身特點,導致其大多的運輸和配送范圍不會太遠,為了保證新鮮度和送貨的及時性,所以冷鏈物流具有相當大的區域性,這樣也就造成我國至今難有具有市場影響力、品牌號召力、產品認可力的第三方電商食品冷鏈物流行業的領軍企業,阻礙了我國冷藏食品制造業與電商冷鏈物流產業的有效對接,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