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小編就大家分享了下航運聯盟的優勢特點,相信小伙伴們都已經了解清楚了。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航運聯盟合作形式的那些事,希望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
班輪運輸的航運聯盟可以分為3種形式:營運聯盟、財務聯盟以及物流聯盟。
一、營運聯盟
營運聯盟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共同經營船舶、互租船舶、互換或共享艙位。這類聯盟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服務水平,減少資本投資。不需追加大筆投資就能大幅提高服務水平,聯盟成員不需要制定共同目標,只需符合各自的長遠規劃即可。
營運聯盟是航運聯盟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分為箱位購買、箱位互換、運力共享和設施共享。對于參與聯盟的船東,保持本公司決策的獨立性是十分重要的。四種營運聯盟形式的獨立程度由表1給出。在營運聯盟中,每種形式的優劣勢各不相同。
二、財務聯盟
參與財務聯盟的承運人有一致的目標,那就是保持市場穩定。聯盟成員一般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其前身便是班輪公會。現在的財務聯盟還控制自身的運輸能力,避免運力過大,造成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可以說,保持運價穩定是這類聯盟成立的核心因素。航運聯盟中的財務聯盟是比較深層次的聯盟,參與者有著長期的合作基礎。
1.費率協議
運價協議是限制價格競爭、維護運費穩定的最主要的手段。雖然運價波動有時也可使班輪承運人獲利,但從長遠來看,運價穩定比短期獲利更為重要。承運人可以通過聯盟從協議價格中獲益,規避來自市場運價波動的風險。但加入財務聯盟往往導致獨立承運人自主地位的部分喪失。
2.資本聯盟
船東在資本方面進行聯盟,一般用于購買船舶和碼頭建設。對于航運業這種資本密集型的行業,通過資本聯盟建設基礎設施可以減少投入,降低風險。如今這種聯盟已經十分普遍,如馬士基、中遠集運、達飛輪船共同參與廈門海滄碼頭建設;中外運長航集團與陽明海運投資長明碼頭。船東通過資本聯盟購置新船的優勢在于,承運人可以配置更大噸位的船舶,以提高競爭力,同時由于規模經濟的作用,又可以降低邊際成本。
三、物流聯盟
自集裝箱化以來,托運人對承運人最重要的兩點需求便是開班的頻率和集港的方便程度。在門到門物流理念十分普及的今天,承運人的責任已經從出口商的交貨直至進口商工廠而非傳統的海運部分,這就導致了承運人需要在物流領域進行大量投資,從而產生了物流聯盟。
1.集裝箱共享
集裝箱是班輪運輸的核心部分,集裝箱的操作費用占了營運費用的主要部分。它不僅包括購買或者租箱成本、維護及修理費用,還包括空箱調運的成本。對于去程與回程運量不平衡的運輸,空箱調運的費用不可避免。高額的空箱調用費用是促使班輪船東加入聯盟、共用集裝箱的動因。
船東認識到,他們花費時間和金錢運回的多余的箱子很可能正是其他船東需要的。集裝箱的合作也有多種形式:空箱租入、空箱出租、轉租、空箱互換。承運人往往會優先選擇轉租或互換。
2.信息共享
共享物流信息系統,可以提高操作效率,提高決策反應速度。信息系統共享分為內部辦公系統共享和外面網絡共享兩種。外部包括共享供應鏈上游如集卡、鐵路運輸、碼頭,甚至托運人、報關機構的辦公通道,以及托運人箱子跟蹤的系統。
信息共享是促進航運聯盟高效運作的必要保障,但也有可能導致信息資源損失,商業機密泄露,增加經營風險。如果出于保護自身利益而保護信息,又會使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繼而增加聯盟的運行風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