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誤區
很多倉庫管理人員認為,人均產值的高低是衡量一份制度或者是考核方式最有效的結果。
于是,當人均產能過低的時候,就通過加強管理制度、加重考核指標,以此來要求員工付出更多提升人均產值。
結果卻帶來了人員流失率成倍增長,產能大幅度下降。
造成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層推卸了自身的責任,將壓力全部傳導至執行層,基層員工壓力過大,無法負擔,從而導致整個工作體系的崩塌。
從倉庫管理的角度來看,影響人均產值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1、流程
倉儲物流本身作業面廣,作業復雜,所以流程是影響產能的因素之一,譬如你的流程眾多,繁瑣、讓人能以搞懂,交叉環節不清晰,有的企業物流部將很多來源不同的指令都單獨寫成一份流程,其結果是原本只是來源不同,后續操作流程大致相同,確出現了多份流程文件,試想這樣的流程你的員工在操作中所耗費的時間是多少,所以說流程需要進行優化,來源不同后續操作大致一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來源定義為指令類型,統一后續操作,優化為一份流程即可,特殊環節可作為備注說明,此舉方可讓員工記憶深刻,不復雜,操作起來也更容易。
2、規劃布局
倉庫在建設之初都應考慮過倉庫容量,吞吐量,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規劃倉庫各個功能板塊的面積,放置的區域位置,此中必須得結合流程進行位置的劃定,譬如你的流程很合理,但你規劃中實際操作區域與你流程脫節,形成斷層,直接導致的是員工操作面的擴大,來回路程的增加,自然產能也就低下,合理的規劃布局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3、系統
合理的流程及規劃必須得配合合理的系統,若你系統中的流程跟實際操作流程不一樣會產生什么?系統是否足夠清晰準確的記錄,能否快速的反應等都會帶來你最終的異常是否增多或是減少,異常多的情況下員工光處理異常時間都占去了一大部分,你還想如何提高產能?
4、架構權責
多數認為架構權責跟產能掛不上勾,若這樣認為的話講將使你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之東流,倉儲物流架構到底應該多少級為好,架構如何劃分,權責如何定,都需要進行深思熟慮的設計。架構最好按照功能劃分小組,比如收貨質檢部,倉管部,包裝部,運輸配送部等,此種劃分好處在于各部都精通本部的流程,操作面也小,交叉面少。
5、制度、激勵
完成上面四點之后再規范各方面操作制度,使其成為員工自我約束的一個標準,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或是制度。
獎懲制度是約束倉庫員工的重要手段,是讓員工能夠在規定的框架之內做事,評測員工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是輔助流程,制度等等的補充管理手段,但絕不是影響產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