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快遞到了,給您放小區門口快遞柜了,這是取件碼XXXX。”網購時代,不少人都收到過這樣內容的電話或短信。在經過前期的免費便民政策后,一些快遞柜運營方開始向用戶收取超時保管(逾期)費用。超過24小時領取快遞須支付一塊錢、超過48小時要掏兩塊錢……
“掃碼——付款——取貨”,成為用戶取超時快遞的“三步曲”。那么,快遞柜該不該向用戶收費、收費標準如何、用戶的快遞一定要放到快遞柜嗎?
用戶:一塊錢雖少,但沒有心理準備不舒服
傍晚下班到家,彭力才想起前一天的快遞未取,便走到天泰北雙苑小區東門快遞柜。當他在快遞柜中央屏幕上輸入取件碼后,快遞柜并沒有像往常那樣“嘭”地一聲打開。
定睛一看,他才發現屏幕左側彈出一個二維碼,要求掃一掃付款。二維碼右側,則寫著“服務費1元”。在服務費一欄下方,黃色字體標明“您可以免費存放24小時”“本次為您存放了1天”等字樣。
“原來速遞易快遞柜只能免費保存24小時,之前并不知道有這個規則。也沒有人告訴我要收取這個費用。”平時習慣了上門簽收的彭力,認為快遞柜運營方收取1塊錢超時費并不算多,但由于自己不清楚快遞超時要收錢、沒有心理準備,所以“多多少少不太舒服。”
在該小區北門,除了速遞易快遞柜,還有橙色的豐巢快遞柜。記者得知,目前,豐巢快遞柜在該小區還沒有面向用戶收取超時費。申通快遞員小黃告訴記者,自己服務著周邊多個小區,并不是每家快遞柜都向用戶收取超時費用。
在通州K2·海棠灣小區,向用戶收取逾期費的還有格格快遞柜。該小區居民李久梅告訴記者,小區里有格格、豐巢、速遞易等快遞柜,她經常“光顧”北門的格格快遞柜,“超過24小時要交1塊錢,然后柜子門才彈開。”
李久梅對快遞柜收取逾期費,內心持矛盾態度。一方面,格格快遞柜收取費用“價格不高,方式比較人性化,它的微信公眾號一天內會有幾次提示。”但她同時認為,“超時收費只能說可以接受,我的快遞畢竟占了空間資源。但是微信公號的通知很容易忽略掉,而且有時候快遞員不告訴我,就直接把快件放進去,這時候再收我的費用,就會挺無語的。”
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用戶這一端,快遞柜運營方早已向快遞員收取保管費用。韻達快遞員潘文貴說,“幾乎所有快遞柜都會收取快遞員費用。只要放包裹進去,每個件都會收取大約三毛到四毛不等的費用,為此,我每個月要擔負1000元左右的成本。”潘文貴說,快遞員承擔這部分成本有些無奈,“因為快遞行業要求時效和簽收率,很多時候用戶不在家或者其他原因,我們只有將快遞放在柜子里。”
企業:收費是為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維護設備
那么,快遞柜收取用戶逾期費用有何標準,收取費用主要出于什么考慮呢?
在天泰北雙苑小區的北門和東門,記者發現每組速遞易快遞柜屏幕下方都張貼了一張數百字的“通知”。
該通知的內容主要包括收費原因和收費標準。在收費原因一欄,印有“隨著用戶包裹量的大幅上升,格口周轉率不高導致快遞柜箱格不夠用的問題愈加凸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公司將對存取包裹服務模式進行調整……”遺憾的是,收費標準、執行時間等欄目的信息則是空白。“這個通知有存在的必要?”
記者按照快遞柜上預留的管理員信息進行聯系。該管理員告訴記者,速遞易快遞柜對用戶的快遞能夠免費存放24小時。超過24小時則收費1元錢,封頂是4元錢。“因為柜子需要循環使用,不能讓某個包裹老放著。一般最長可保管4天左右。掃碼收取的費用,主要用來維護保養快遞柜。”
格格快遞柜公司客服則告訴記者,快遞柜的超時費標準為,每超過24小時用戶需支付1元錢,不足一天按一天來計算,以此累加,“最長保管三五天是沒問題的”。客服同時提醒,公司與快遞員簽過協議,快遞員在將包裹投放柜機之前,必須經過用戶同意。而對于收取用戶逾期費用后的具體用途,客服表示自己不太清楚。
一名快遞物流行業人士分析,每一組快遞柜安裝入駐小區,每年的基礎成本往往達到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不等。而在成本的構成中,既包括了安裝快遞柜所需的場地租金,也包括安裝之后的日常管理、維護保養等費用。目前,各家快遞柜的盈利方式單一,甚至比較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面向快遞員和用戶收取一定費用,成了減縮成本、健康持續發展的一種方式。“現在除了收逾期費之外,也有公司在慢慢推出類似于打賞、贊賞的非強制方式,也是一種探索。沒辦法,只有先生存下來,才能談其他的。”
觀點:要給用戶選擇權,要明碼標價公開透明
“發展快遞柜,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也是快遞行業解決‘最后一百米’的一個有效補充。”貫鑠企業&資本CEO、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說,在最新修改和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中,明確了支持快遞行業和快遞柜的發展,“但有一點要注意,在未經收發件人同意的情況下,快遞不得放進柜子或代收點。”
對于各家快遞柜運營企業超時收費的做法,趙小敏表示可以理解,畢竟運營需要成本。但他同時提醒,“關鍵的問題并不是費用收取的多少,而是要給用戶更多的選擇權。并且,收費要做到明碼標價,公開透明。”趙小敏透露,之前其團隊做過多次調研,結果顯示,廣大用戶的爭論焦點主要是,認為快遞行業的透明度存在很大問題。
“我享受什么服務,你要提前跟我講,由我來選擇。我盡量不超過24小時取件,或者一旦人不在家,超過24小時,快件如何處理,要擔負多少費用,都該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尤其是上市快遞企業,要負起社會責任,明確自己的快遞服務條款。”
長期以來,一些快遞員習慣于先將貨物放到快遞柜,之后再發信息給用戶。對此趙小敏認為,“從程序上來講,是錯誤的。更深層次來說,是企業的激勵措施不夠科學,應給予快遞員更多樣化的激勵,讓快遞員更好地做好服務,快遞業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不能完全以時效為標準,應做到安全和時效并重。”
趙小敏說,快遞企業應該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系統技術,完善升級企業的后臺。“后臺應該針對用戶下單,瞬時提供更多的選擇權。比如,選擇送貨上門還是放入柜子,要讓用戶提前有篩選,目前這一塊兒的機制是沒有的。第二點,用戶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快遞員就不得將貨物放柜子里。當前的快遞,是門到門的服務。先要講安全,再是追求時效,不能本末倒置。”
“核心問題,不在于收錢的多少,而在于收錢的方式。合理的途徑是,在用戶充分知情、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由用戶來決定。”趙小敏說,除了快遞柜,一些小賣部快遞代收點的收費也存在問題。“按照業內規則,小賣部、洗衣店等代收點本來就有提成,用戶去取快遞還要交一兩塊錢,這就屬于二次收費,有關行業監管部門就有必要介入調查和約談。”
本文轉自北京晚報,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