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則來自新民晚報的消息又引起了大眾的注意,內容無關別的,正是我們常常使用的快遞。當派件不便或是取件不便時,很多快遞員往往會將其集中放在門口、樓道等地方,而這些快遞無人看管,也難說不會拿錯,久而久之,就被一切居心不良的人盯上,成了待宰羔羊。
??據悉,今年7月16日,市民王小姐來到普陀公安分局石泉路派出所報案,她的快遞被快遞員放在樓道后不翼而飛了,懷疑被盜。接到報案后,民警通過調取監控錄像,很快將目光鎖定在了一名拿起快遞后徑直離開大樓的男子身上。后經了解,此處近日經常發生丟快遞的事情,而這名黑衣男子隔天就會來“光顧”,而且一經得手,就會迅速離開現場。8月18日,在該男子再次偷快遞時,被等候已久的民警當場抓獲。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边@句警言固然不錯,可此事的背后,不是拿快遞對不對的法律道德問題,而是快遞放在這里對不對的制度問題。
??據了解,快遞行業經常會出現快遞小哥為了追求派件量,追求計件工資,而放棄把快遞送到主人手里的情況。這時,他們要么使用快遞柜,要么就如此案中的這樣,自行組建一個“集中點”,等著消費者自行領取。
??? 而這時,就會有各種亂象產生了,如快遞柜離消費者特別遠,集中點容易拿錯件,還要防著有人順手牽羊,盼著快遞柜取件過程不要太繁瑣。諸般種種,實在有太多不便。
??? 但快遞小哥追求派件量,卻又是情有可原的,畢竟這也是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誰不希望自己多賺一點呢?
??? 情有理可諒,理無法可依,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是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基礎上,如何在派件成本和派件質量中做取舍的問題。一般在需要企業損耗自身利益用以民生的領域,都會有國家財政做貼補,可快遞行業一來發展太過迅速,很多制度法律層面的地方并不十分完備,二來全國快遞總量近億,若是真往這里面投錢,的確是一筆不菲的開銷,更有如何落實,落實后又如何保障快遞小哥的服務不會“偷工減料”的疑問。
??? 追根揭底,這場成本與質量的“意氣之爭”還需要需要時間落幕,也需要各方共同來完成。但人們在等待時也不免會問:這場“日送快遞三百件,管你是否它主人”的鬧劇,什么時候是個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