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京東物流和新業務的虧損額急劇攀升。財報顯示,本季度京東來自物流和新業務的凈虧損達到24.2億元,而去年同期京東物流和新業務的凈虧損僅有3.8億元,虧損額同比大幅度提升達到6倍。
物流業務的巨額虧損也直接導致京東第二季度財報數據撲街,凈利潤大幅下滑51%。以至于財報發布后,投資者失望透頂拋售京東股票,京東股價暴跌7.3%。
另外,根據財報數據,來自物流和其它新業務的虧損率也在不斷上升。
此前,京東物流被劉強東寄予厚望,業內也認為京東物流將成為劉強東的下一個殺手锏,但目前來看,情況并不容樂觀,這一點從京東財報中公布的履約費用也能看出端倪。
京東財報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京東履約費用達到了82億,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而縱觀近三年財報,京東履約費用已經連續9個季度持續上升,從45億元增加到82億元,2年半時間,京東履約費用近乎翻倍。
在不少外界人士看來,隨著京東規模的不斷提升,物流成本(履約費用)將持續下降,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京東規模提升的同時,物流成本也在以更快的速度上漲,這會在極大程度上削減京東的盈利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也對京東物流提出了悲觀的看法,去年,《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京東物流的真實數據讓人懷疑其未來完全是黑色的。”
事實上,由于物流成本不斷提升導致京東虧損壓力增大,京東也開始調整運費策略以減少虧損。
去年2月份,京東就宣布對運費策略進行調整,以實現變現提高運費的目的,而有網友統計后發現,這已經是京東第五次直接或間接調整運費了。
雖然劉強東屢次在公開場合為京東物流站臺,也曾多次承諾京東物流很快就能盈利,并且給出了2019年上市的目標,但從京東財報數據反映的情況來看,劉強東的想法或許很難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