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國家郵政局發布《2018年8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8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173.3,同比提高37.2%。
發展規模指數、服務質量指數和發展能力指數分別為168、252.5和135,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3.9%、82%和14.6%。發展趨勢指數為66,環比下降9%。
8月,快遞發展規模指數為168,同比提高23.9%。從分項指標來看,全國快遞服務企業完成業務量41億件,同比增長25.7%;完成快遞業務收入488.6億元,同比增長20.9%。農村快遞業務量增速比城市增速高10個百分點以上,行業服務精準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速比東部增速高5個百分點以上,區域均等化程度逐步改善;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增速41.5%,比行業整體增速高15.8個百分點,上市快遞企業冷鏈、快運等新業務增長迅猛,業務結構繼續優化;1-8月,快遞與包裹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約為81.4,同比提高3.4,市場份額向主要快遞品牌集中。
8月,快遞服務質量指數為252.5,同比提高82%。從分項指標看,快遞服務公眾滿意度78.1分,同比提高0.9分。72小時準時率77.7%,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快遞服務有效申訴率約為百萬分之一,與7月基本持平。滿意度、準時率和有效申訴率同步改善反映出,在網絡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到位后,強化用戶體驗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內生需求。服務質量指數連續五個月增速高于發展規模指數增速,對發展指數的貢獻率連續三個月超過50%,成為快遞發展指數提升的重要原因。
8月,快遞發展能力指數為135,同比提高14.6%。從分項指標來看,當月快遞支撐網絡零售額超過5400億元,同比增加1120億元;城鄉快遞網點密度同比提高1%;一線從業人員勞動生產率同比提高5.8%;快遞收入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比重6.3‰,同比提高0.6個千分點。主要快遞企業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一是重點強化“地網”運輸能力。快遞企業與鐵路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標志著“快鐵合作”從購買運力為主進入到共研產品的融合開發階段。二是對標現代供應鏈尋找服務差距。快遞企業對數據收集、分析,為定制化解決方案提供思路,實現了鏈路信息互聯互通和各環節資源協同共享。三是加強末端服務弱項能力建設,企業增加與連鎖經營機構的合作,疊加網點服務功能,逐步推廣共同配送模式。
8月,快遞發展趨勢指數為66,環比下降9%。從分項指標看,預計9月快遞業務量將達45億件,環比增長9.2%。8月上證指數均值環比下跌2.6%,深證成指均值環比下跌6.5%,資本市場對快遞增長預期有所下降,環比下降9%。
中國快遞發展指數指標體系包含發展規模指數、服務質量指數、發展能力指數和發展趨勢指數4個一級指標和11個二級指標。其中,發展規模指數包括業務量和業務收入2個二級指標,服務質量指數包括公眾滿意度、72小時準時率和用戶申訴率3個二級指標,發展能力指數包括快遞深度、網點密度、勞動生產率和支撐網絡零售額4個二級指標,發展趨勢指數包括業務增長預期和快遞資本市場預期2個二級指標。指數評價以2016年3月為基期,基期值設定為100,通過標準值實現數據的無量綱化,通過加權合成而來。數據來源方面,國內生產總值(GDP)、支撐網絡零售額歷史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其余數據來自國家郵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