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聽說了一則新聞,中國公民在泰國被打,原因竟是沒交小費,沒交小費就被相關工作人員打擊,我不明白這是什么邏輯。具體事件是什么?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在國慶節前夕,中國公民在泰國曼谷廊曼機場被打,中國駐泰國大使館9月30日通報了中國公民在曼谷廊曼機場被打事件處理結果,目前打人的保安已被辭退,廊曼機場管理局局長被停職,被打中國公民表示接受泰方道歉。
記者專訪了當事人,請他詳細介紹了事情經過。當事游客再回應:小費一度從300泰銖降為200
9月27日,國內游客梅先生從印尼雅加達乘坐獅航SL117航班到達曼谷廊曼機場,打算在機場申請落地簽證入境泰國。在落地簽申請窗口,梅先生注意到分別有常規通道和快速通道,便選擇了常規通道。
梅先生:那個常規通道外面指示牌上面寫的簽證費用是2000泰銖,而且還是中文翻譯過來。我想,我的所有東西都齊全,我就走常規通道。

不過,因為當時手機無法上網,梅先生沒能及時向泰方提供回程機票的電子行程單等信息。因此,對方工作人員多次要求他走快速通道。
梅先生:我聽他的過去辦理,但是那邊給的費用就是要我支付2300的簽證費用,我就不想支付額外的那些費用。我在常規通道與快速通道之間跑了起碼四五次。在最后我提交了所有資料,他還是要交那個費用,但是由2300變成了2200。
梅先生認為,超出2000泰銖的費用屬于不合理收費,堅持拒絕繳納,這也招致了泰方工作人員的不滿。
梅先生:在最后他們就屬于是那種態度極其惡劣。我把東西要遞交過去,他們就直接關窗。后來來了一些安保人員,不讓我動,就讓我坐著,結果他們是在辦理拒簽的一些相關的東西。
梅先生說,盡管自己隨身攜帶了滿足簽證條件的現金,但泰方還是以“旅費不夠”為由拒絕了梅先生的簽證申請并將其遣返。在梅先生等待回國的幾個小時里,雙方在交涉過程中發生了肢體沖突。
28號凌晨,梅先生回到廣州,通過自己朋友,曝光了此事,引發了社會關注。
近年來,中國游客在東南亞及印尼國家旅游被邊檢人員索要小費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情況究竟為何出現,游客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記者在網上搜索旅游攻略,發現不少內容都涉及到出入境時是否給小費的問題。馬女士今年7月曾和朋友一起去泰國普吉島度假。在抵達當地辦理落地簽時,她就是根據網上的攻略,多付給工作人員400泰銖的簽證費用。
馬女士:我之前在網上看游記的時候有人說是2200,但是他們如果說真的給2200就會很慢。然后我去的時候人家就直接要了2400,我也沒有還價就給了。
除了自由行以外,不少人還會選擇跟團游。記者咨詢一家專門辦理東南亞地區旅游業務的旅行社,其工作人員表示,辦理落地簽時確實會遇到索要小費的情況,建議客戶提前準備好小費。
工作人員:因為他如果說以各種理由不給你簽證,不讓你過關,被遣返回來,那你不是浪費了機票錢,得不償失嗎?就有的時候能給就給。沒必要跟他們爭這個東西。
此外,很多旅行社的領隊或導游為了不影響整個團隊入出境的速度和行程,往往直接要求中國游客事先準備好零錢夾在護照中,即使對方還沒索要時就主動遞交。不過,也有曾去泰國旅游的民眾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表示,他準備了小費,卻被對方微笑拒絕。
曾有人分析認為,專找中國游客要小費的陋習,源于最早一些自以為聰明的中國游客,在出入邊境時主動塞錢以求得某種便利。此后,很多旅行社的領隊或導游為了不影響整個團隊入出境的速度和行程,往往直接要求中國游客事先準備好零錢夾在護照中主動遞交。大部分中國游客往往不明就里,抱著不愿意找麻煩、“花小錢買平安”的心態主動支付這些不應該給的“小費”。
我國的領事部門曾多次向公眾呼吁,對于國外移民部門官員向中國公民索要“小費”的行為要敢于說不。在此,也提醒大家,國慶期間在國外出入境時,如遇當地公職人員索要“小費”,應在不影響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予以拒絕,并保留必要證據供后續維權使用;如遇導游以“快速通關”為名鼓動支付“小費”,也請予以拒絕。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更多有關優質物流公司、線路推薦,發貨技巧知識等資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