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旺季高峰即將到來,根據菜鳥網絡預測,今年“雙11”申通快遞峰值日業務量將再創新高。然而龐大的業務量背后需要大量的物料對快件進行打包、中轉。在“雙11”高峰期間,申通快遞將新增10萬條芯片環保袋,最大程度減少對一次性編織袋使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助力打造綠色“雙11”。
按照國家郵政局提出的建設“五個郵政”發展戰略,以及《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對“綠色郵政”建設的要求,2016年6月,申通快遞就開始試行環保袋的使用,經過試行期間的不斷完善和改進,2017年1月3日,申通快遞正式在江浙滬皖各網點公司及轉運中心互流件全面使用環保袋建包,減少一次性編織袋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申通快遞芯片環保袋主要用于全網中轉打包使用,目前已發展擁有多種規格,如RFID汽運袋;RFID航空部;RFID文件袋;省內專用袋。芯片環保袋由申通快遞總部統一進行管理和調撥,所有權歸申通快遞總部所有。相比于一次性編織袋,芯片環保袋具有防水耐磨,降低破損;循環利用,節約成本;環保材質,統一規范;定位追蹤,安全可靠;系統結算,對賬便捷;植入芯片,適應自動化分揀等諸多優點。2017年8月底,申通快遞全網轉運中心均實現了使用芯片環保袋建包,目前,環保袋日常使用率達到98%以上。
2017年12月14日,申通快遞啟動了網點訂購專用環保袋工作,逐漸完成全網快遞袋革新換代,全面淘汰一次性編織袋的使用。申通快遞網點專用環保袋主要用于網點日常收派件、拉進港件使用,袋身可印制網點名稱及申通logo等信息,并有多種顏色定制,方便識別使用。
據了解,申通快遞在芯片環保袋研發過程中取得芯片環保袋設計、封簽設計專利等發明專利12項;防爆拉鏈、可循環使用集包等實用專利18項;一次性封簽、Sbox箱體外觀等外觀專利5項;財務結算軟件、異常處理等軟件版權10項。強大的研發團隊及知識產權體系確保了申通快遞研發的環保產品處于行業領軍地位。
據頌軍環保科技產品經理(原申通快遞環保袋項目組)孫建介紹,2018年上半年,申通快遞全網使用環保袋次數約4905萬次,按編織袋1元一只,環保袋0.6元一次計算直接節約成本約1962萬元,直接減少一次性編織袋約4905萬只,減少不可降解垃圾約4905噸。這些垃圾可以裝滿150輛9米掛車,鋪滿大概6801個標準足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