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7-2018》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達8.2萬億元,同比增長22.3%。其中,中國海關驗放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為902.4億元,同比增長80.6%,其中出口額為33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41.3%和120%,近三年中國海關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平均增長率在50%以上。總體上,跨境電商詮釋了巨大市場需求驅動帶來的內生增長動力。
與國內電商和快遞相伴而生、互相成就,跨境電商的發展勢必需要跨境寄遞物流服務的跟進。2018年1-8月份,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達到7億件,同比增長31.1%。比行業整體增速高出7個百分點,以2.3%的市場份額貢獻了超過10%的業務收入。“快遞向外”形成的跨境物流網絡布局優化和跨境電商的快速增長,共同促進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的迅猛增長,快遞在跨境貿易中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
同時,跨境寄遞在支撐跨境電商發展的過程中,也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征:一是跨境寄遞流入流出相對集中。2018年上半年,出口郵(快)件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兩者占其全部出口郵(快)件比重達到80%,進口郵(快)件主要集中在亞洲,占其全部進口郵(快)件比重超過60%;二是跨境寄遞方式相對單一。2017年郵政小包在國際業務中的占比將近80%,而在時效提升、降低丟包率等服務水平方面,郵政小包模式有待提升;三是跨境寄遞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今年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22個城市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要求相關部門在物流、倉儲、通關等方面簡化流程。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簽署的備忘錄要求,美國郵政總局與萬國郵政聯盟重新談判國際郵政費用,而終端資費調整將會拉升郵政小包運費20%-30%的空間,這將有助于提升郵政企業的盈利空間,諸如此類的政策均會成為跨境寄遞規模化增長的重要影響因素。
面臨貿易環境和國別政策等不確定因素的不斷疊加,物流快遞企業如何把握跨境電商迅猛增長的機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方面,加快部署國際寄遞網絡布局。跨境寄遞作為物流快遞的一個類型,離不開國際寄遞網絡的鋪設,縱觀國際領先企業的經驗可知,通過股權投資、兼并收購等資本運作快速起網,成為多數企業的戰略選擇。聚焦國內,我國快遞企業已經進入世界50多個國家及地區,快遞服務延伸到了美國、歐洲、日本、俄羅斯、印度、東南亞、澳洲等主要經濟體。同時,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快遞企業通過合資和戰略合作等方式,在境內外投資建設世界級航空物流樞紐,開通多條境內直達國際市場的航線,平臺電商針對“雙11”的國際包機服務也在籌劃當中,資本動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來市場需求的走向。
另一方面,加強個性化和增值服務能力建設。國內快遞企業要善于同境外本土企業展開更多合作,主動吸取先進的管理理念、運營經驗和技術手段,在深入理解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形成不同行業客戶的定制化跨境寄遞方案。同時,深挖寄遞客戶的延伸服務需求,提供發貨建議、咨詢、物流跟蹤、代收貨款、索賠等中間環節的精細化服務,實現跨境寄遞由粗放式基礎運輸服務轉向精細化增值服務,逐步形成基本物流需求和獨特需求的雙重供給能力。
總體上,跨境電商的增長勢頭賦予跨境寄遞可預期的業務空間,而跨境寄遞在合規化經營、專業化人才培育、國別政策法規把控等方面也將面臨較大的挑戰。客觀認清跨境寄遞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于當前正在布局跨境寄遞業務的企業不容忽視,在網絡搭建和能力建設的共同提升下,跨境寄遞業務成為企業新的市場競爭支點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