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長達一年之久的Covid-19大流行影響,歐盟和英國的經濟狀況今年難以恢復,自1月中旬以來集裝箱運費開始逐漸下滑,這反映了需求的放緩。
今年年初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亞洲-北歐集裝箱航運現貨運價上周下降了2.7%,實際上,亞歐航線運價,在2021年1月8日達到4452美元/TEU的歷史高位后就已持續下降,進一步表明近期的指數級增長已經趨于平穩。
在出口需求仍然保持高位的情況下,這些變化或許反映出:一方面,航運企業在多途徑增加運力投放、進行航線調整和遠程空箱調運、協調國內港口提高船舶裝卸和空箱調運效率等方面的努力,已有所成效;另一方面,航運企業和貨主、貨代企業,此前就高運價問題進行的溝通,有助于穩定市場。
現貨價格下跌之際,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亞洲和北歐之間極高的運費,正使許多價值較低的貨物的運輸實際上處于虧損狀態,托運人在考慮是否要切斷跨大陸供應鏈。

由于過多的附加費以及艙位和設備保管費,托運人和貨代支付給承運人的實際運費大約是上海集裝箱運費指數(SCFI)數字的兩倍。
由于運營商開始向中國客戶發放更多空箱,上海和北歐航運業1月底的價格為每標箱4276美元,較前一周下降117美元。運費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預付費合同,以及航空公司接受更多訂單,“目的是在春節前形成一個貨物滾動池”。
在英國,由于可能會持續數月的全球航運危機,進口商一直面臨著運費飆升的局面,并加劇了經濟衰退的狀況。亞洲的空集裝箱短缺和英國深海港口的瓶頸是背后的問題,這是大多數歐盟國家的普遍現象。
人們原本希望積壓的訂單能在2月份的春節假期期間得到清理,但中國的冠狀病毒疫情增加了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
最大的問題是:在中國春節假期結束之際,海運費傳統上開始下降,屆時會發生什么?近期過高的利率會繼續下降,還是會繼續不可阻擋的攀升?
今年的中國新年(2月12日)與往年大不相同,因為航空公司在春節后的幾周內沒有實施他們通常的空白開航計劃。
據估計,要滿足目前的需求,全球還需要相當于50萬標準箱(teu)的集裝箱,大約足以裝滿25艘正在運營的最大船舶。與此同時,跨太平洋航線的標準集裝箱運費是一年前的四倍。而且這是在增加集裝箱附加費和保證裝車的保險費之前的價格。
據報道,在上海和寧波,卡車運力非常短缺,而且由于14天的隔離規定,當員工回家過年時,對貨主來說更具挑戰性。
一些歐洲貨主拒絕接受裝載亞洲進口貨物所需的更高成本,這促使一些工廠在集裝箱堆積在港口的同時延長了春節假期。
“港口積壓的貨物中,約有30%將在春節后繼續積壓,”無船承運人(non- ship -operating common carriers, NVOs)顧問喬恩·門羅(Jon Monroe)在本周的市場更新中寫道。所有港口的承運人都缺少箱子。在越南海防(Haiphong)和中國福州等港口,絕對沒有可用的空箱。”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