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直到今年,在全球一些主要港口出現多年不遇的奇觀——就像我們在城市里看到的堵車一樣,巨大數量的船舶被困水上,等待入港卸貨。
排在美國洛杉磯和長灘的船舶隊伍,甚至沿著海岸線延伸了20多公里。是什么原因造成全球大面積的港口擁堵?中國港口是否有類似情況?港口擁堵給哪些行業帶來機會?
中國:集裝箱只出不進,一箱難求
進入2021年,被稱為“深圳對外貿易的晴雨表”的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鹽田國際)堆滿了密密麻麻的集裝箱。在剛剛過去的1、2月份,擁有華南地區最為密集的國際航線的鹽田國際,吞吐量同比增長超過40%,并且還新增包括美加、美西、南美等9條國際航線。
從今年春節前開始,鹽田國際的作業量大幅上升,港口附近的貨柜車甚至一度擁堵綿延幾十公里。記者獲得的一份鹽田國際2月初發給深圳市集裝箱拖車運輸協會的情況通報顯示,碼頭堆存重箱近30萬標箱,為歷史最高峰,堆存密度近乎極限。
在分析原因時,鹽田國際稱,該港口以歐美航線為主,歐美港口操作緩慢,影響航班正常運行時間,導致港口堆存重箱的周期從正常的3-5天,延長到9.5天左右。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近日鹽田國際擁堵狀況有所緩解,多條熱門國際航線價格也出現回落,但貨運需求依然旺盛。
鹽田國際經歷的這種狀況近期也在中國多個大型港口出現。據業內人士介紹,從春節開始到節后的半個多月之間內,通常是航運的傳統淡季,但中國港口今年的這個“淡季”卻一點不“淡”。根據國內主要港口最新披露的2月份數據看,上海港、廈門港等2月的吞吐量均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集裝箱吞吐量都實現兩位數增長。
港口老化歐洲趁此機會要改造
德國漢堡港是歐洲第三大港口,在漢堡港裝卸的集裝箱中有1/3來自中國或將運往中國。漢堡港港口營銷協會(HHM)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仍以絕對優勢蟬聯漢堡港第一大貿易伙伴,往來集裝箱量達240萬標箱。
記者近日在漢堡港區看到,這里的集裝箱一層疊一層,幾乎沒有空出的地方。幾十艘大貨輪停泊在港口。這是記者前幾年采訪漢堡港所沒有經歷過的。港口營銷協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入去年下半年后,由于集裝箱大增,加上勞動力短缺、交通堵塞,船舶在港口等待時間延長,導致空箱返回延誤。目前,超過6000交易箱的船舶在港平均停留時間達到三四十小時以上。
受影響的不僅是漢堡港,英國最大的港口費利克斯托,通常處理英國所有集裝箱運輸量的四成,而現在船只在港口的平均停留時間也要超過30個小時。這種狀況迫使托運人將貨物轉移到其他港口。歐洲最大的港口荷蘭鹿特丹港、第二大港口比利時安特衛普港等,也因擁堵導致貨物堆積、船舶延誤。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報告稱,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到2021年,全球主要港口的擁堵情況逐步激增,裝卸6000多個集裝箱的船舶需要在港口平均花費83個小時以上,耗費時間同比增長20%。
多年不遇的港口大擁堵,給了歐洲一些基礎設施老化的港口提升改造的機遇。為了增加港口的利用率,德國企業發明一種集裝箱自動高架倉庫,目前已經在漢堡港、迪拜等港口試用。一個集裝箱位置最多可堆疊11層,而不是一般的6層。今年漢堡還將完成易北河拓寬加深工程。德國《經濟周刊》18日報道稱,中國交建集團有望獲得疏通易北河,并在漢堡和施塔德建設港口設施的5000萬歐元大合同。
總部位于漢堡的德國最大集裝箱運輸公司赫伯羅特,擁有234艘現代化集裝箱船。該公司主管馬庫斯告訴記者,由于中國集裝箱需求龐大,他們購買及租賃約30萬個標準箱,同時想方設法盡快讓空箱返回中國,但仍不能緩解巨大需求。
集裝箱制造企業也受益于短缺。全球約60%的貨物通過集裝箱運輸。海運每年運輸1.5億個集裝箱。目前,這些集裝箱都在全力運轉。德國電視一臺稱,去年初,全球貨運價格仍處于歷史最低水平。但從當年3月起,從中國運到歐洲的集裝箱成本不斷攀升,現在幾乎增長10倍。去年初,一個集裝箱租金需要約1000美元,現在價格已高達1萬多美元。
此外,航運公司也是港口大擁堵的贏家。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丹麥馬士基的數據顯示,由于集裝箱船的需求增加,去年第四季度,該公司的營業利潤增長85%,超過27.1億美元。德國最大集裝箱運輸公司赫伯羅特也預測2021年利潤將“明顯超過”前一年,預計為33億美元,比2019年的水平高出1/3以上。
美國:貨物只進不出,需求龐大
美國東海岸、西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承載著美國與世界各國進出口的全部容量。美國媒體近日報道稱,在洛杉磯沿海,有20多艘裝滿健身自行車、電子產品和其他大眾化進口產品的集裝箱船沿著海岸線綿延了20多公里,已停泊了幾天甚至幾周時間等待卸貨。
據統計,美國10個最繁忙的港口中,至少有7個經常面臨擁堵,根本癥結在于港口工人勞資糾紛、基礎設施跟不上需求、管理調度系統落后等多種復雜且難以解決的原因,加上疫情特殊時期,港口便陷入僵局。
美國港口的擁堵“牽一發而動全身”,讓遠在亞洲的港口轉運樞紐中心新加坡,也從去年9月份起,出現船只抵岸和集裝箱數量激增的情況。據新加坡《商業時報》報道,目前新加坡港貨船轉運時間從過去的最多兩天,拉長至目前的5到7天。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巴生港和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港等,也出現類似問題,來自這些港口的貨物也已轉移到新加坡裝卸。
干擾海運供應鏈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美國消費需求大增造成當地進口與出口差距擴大。洛杉磯港口數據顯示,1月份抵岸進口達43.7609萬個標準箱,出口卻只有11.9327萬個。將近28萬個空箱滯留當地,同比增14.5%,亞洲卻面對集裝箱短缺。
為解決集裝箱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一些承運商已經開始大量將空箱運回亞洲。據彭博社近日報道,由于空箱運回中國可以帶來高額利潤,一些承運商拒絕運送美國的農產品,而選擇盡快將空箱運往中國,再運輸中國商品。
美國洛杉磯港務處負責人吉恩·塞羅卡說,在美國最大的集裝箱貨運港洛杉磯,每4個返回亞洲的集裝箱中,就有3個是空箱,而正常情況下,這個比例是50%。上月初,中遠海運一艘20萬噸級大型集裝箱船曾一次運送1.5萬個標箱抵達寧波,以緩解中國港口集裝箱短缺的情況。
一些專家認為,隨著生活恢復正常,美國人將再次改變他們的消費方式,從購買商品轉向體驗生活,這將減少對集裝箱的需求。但即使發生這種轉變,零售商也將開始為年終節日購物狂潮囤積庫存。拜登政府的刺激計劃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就業,進而引發又一波消費潮,因為曾經失業的人將有錢更換老舊家用電器、買新衣服。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