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用無人駕駛卡車為美國郵政運貨的圖森未來(TuSimple)嗎?如今,它要上市了,而且有望成為“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
3月23日,圖森未來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 IPO 招股書,計劃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上市,股票代碼為“TSP”。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是承銷商。最新消息顯示,圖森未來計劃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融資8-10億美元,估值區間為50-70億美元,上市時間暫定為美國時間4月15日。
伴隨著招股書的公布,圖森未來的技術成色、業務模式、生態伙伴以及它的愿景一一展露在公眾面前。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認識下這家特殊的科技企業。
01
精英創業,股東陣容豪華
2015年9月,圖森未來的前身北京圖森互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起初主打計算機視覺應用。2016年全面轉型自動駕駛。2017年1月,更名為北京圖森未來科技有限公司。
作為一家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與應用服務提供商,圖森未來專注于自動駕駛貨運卡車技術研發與應用,提供計算機視覺為主,輔以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其他傳感器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打造高速公路和港口、場區等物流場景下的L4級別自動駕駛卡車產品。
自從成立以來,圖森未來共完成了10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6億美元(約40億元)。投資方包括自鼎暉投資、UPS、新浪、英偉達、Traton(大眾集團旗下商用車子公司傳拓集團)、Navistar(納維斯塔)、萬都等。
招股書顯示,圖森未來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如下:陳默(Mo Chen)持有A類股票的9.14%、B類股票的50%,擁有33.83%的投票權;侯曉迪(Xiaodi Hou)持有A類股票的8.51%、B類股票的50%,擁有33.59%的投票權;呂程(Cheng Lu)持有A類股票的1.74%,擁有的投票權少于1%;曹國偉(Charles Chao)通過SunDream持有A類股票的20%,擁有7.91%的投票權;Composite Capital持有A類股票的7.28%,擁有2.88%的投票權;Navistar持有A類股票的6.5%,擁有2.57%的投票權。
也就是說,股份和話語權最大的是陳默和侯曉迪。二人都是圖森未來的創始人,陳默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侯曉迪精通技術。有報道稱侯曉迪創立了基于頻域的視覺注意機制理論,是近10年來在視覺注意機制最有影響力的研究。另外,在媒體的報道中,圖森未來90后首席科學家王乃巖曾被稱為是“深度學習應用于目標追蹤領域全球第一人”。
02
三年虧損20億,研發最為燒錢
當然了,商業看的是技術落地。這在方面,圖森未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17年6月15日,圖森未來獲得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頒發的第33張無人駕駛路測牌照。這意味著,圖森成為繼谷歌、奔馳、蔚來汽車、百度、蘋果等后,可在加州實現無人車合法上路的公司之一。
2018年8月,圖森未來獲得了第一筆來自于無人駕駛集卡運輸的收入,真正實現了無人駕駛集卡的落地運營。
圖森未來稱,目前其已經實現了卡車在干線物流場景和半封閉樞紐場景下的無人干預駕駛。
不過反映在財務上,圖森未來依然處于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圖森未來分別營收9000美元、71萬美元、184.3萬美元。凈虧損分別為4503萬美元、8488.3萬美元、1.77億美元。也就是說,近三年其虧損約近20億人民幣。這當中,研發成為了“燒錢”的主要項目。2018年至2020年,公司的研發支出分別是3227.8萬美元、6361.9萬美元、1.32億美元。研發費用主要用于增加車隊的半卡車數量以及人員數量。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公司的839名全職員工中,研發人員達673名,占比約為80%。
03
核心技術先進,生態系統初成
一路走來,圖森未來也獲得了多方認可,并打造出了一個生態圈。事實上,侯曉迪也曾表示,自動駕駛卡車的實現離不開三個因素:生態系統、商業模式和錢。其中又以生態系統最為重要。
公開資料顯示,圖森未來擁有眾多行業內重磅級合作伙伴:2020年3月,圖森未來與采埃孚(ZF)達成合作,將共同研發量產無人駕駛卡車系統;2020年7月,圖森未來與Navistar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L4級無人駕駛卡車,爭取在2024年前量產,Navistar是美國市場四大主機廠之一,排名第三;2020年9月,圖森未來與傳拓集團建立合作關系,打造無人駕駛系統;此外,圖森未來與國際Tier 1采埃孚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關系,雙方聯合開發的量產化自動駕駛卡車系統包括融合攝像頭、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感知技術,自動駕駛控制技術,以及車規級中央處理平臺“ZF ProAI”……
圖森未來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將供應商或者客戶變為股東,比如納維斯塔、傳拓集團,再比如英偉達。
值得一提的是,圖森未來是英偉達在中國的第一個投資項目,也是其在無人駕駛領域的首次出手。而英偉達也能夠滿足自動駕駛中廣泛應用的深度學習算法對算力的需求,并能夠根據自動駕駛企業的研發實際進行產品優化和需求定制。從這點也可看出圖森未來選擇資方的一個考量,不僅看資金,更看資源。
此外,根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圖森未來已經與Navistar和Traton展開前裝量產合作,共同打造并交付L4級無人卡車,目前該款車已收到了5700輛預訂訂單,并按計劃在2024年投產。
能擁有這么多頂級伙伴,圖森未來本身也有硬核的實力,以科技為例,圖森未來已經開發了一個完全集成軟件和硬件的一體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圖森未來的自動駕駛卡車系統,采用包含激光雷達在內的多傳感器冗余方案,感知距離達到1000米,規劃時長達到35秒,控制精確在5厘米,適用于卡車高速行駛。圖森未來的車輛自動駕駛計算平臺每秒能夠進行600萬億次操作,自動駕駛系統最高可以相比人類反應速度快15倍。多傳感器全覆蓋使得無人駕駛系統在幾乎任何條件下都可以平穩運行。為了讓卡車系統更加穩定、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環境,圖森未來在日常的貨物運輸之外,特地在鳳凰城找一些車流眾多甚至連駕駛員都不愿經過的路口來打磨系統。
另外,圖森未來還獲得了240項核心技術專利。測試里程超過280萬英里——相當于450萬英里,路測覆蓋了北美、歐洲和亞洲。
04
大計劃:自動駕駛貨運網絡
不過,以上這些尚不算是圖森未來最大的特殊點,其能率先上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搭建了獨特的業務模式,并得到了初步驗證。
2020年7月,圖森未來在美國啟動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貨運網絡(Autonomous Freight Network, AFN),該網絡由圖森未來的L4級自動駕駛卡車、高清數字地圖、基于云端的自動化運營監督系統等關鍵部分同構構成。
據介紹,圖森未來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連接數百個物流端點的無人駕駛運輸網絡。通過與戰略合作伙伴們一起啟動無人駕駛貨運網絡,圖森未來將快速擴展運營規模并拓展運輸線路,讓客戶能夠享受到全天候的無人駕駛貨運服務。
通俗點講,圖森未來建立了“一個貨運版的滴滴打車”,不過提供運力的方式是自動駕駛。從這點看,圖森未來的目標是成為自動駕駛物流服務平臺,而不僅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商。
基于AFN,圖森未來提供三種服務模式:一種是和托運人合作。圖森未來使用在無人駕駛網絡中運營的自有無人駕駛車隊,為托運人提供按里程計算的無人駕駛貨運服務。第二是和承運人合作。承運人可以購買無人駕駛卡車,在無人駕駛貨運網絡里運行,并在必要時接入圖森未來的無人駕駛系統。第三是車隊。車隊所有者可以購買并運營他們自己的無人駕駛卡車車隊。這些無人駕駛卡車將按照里程計算的收費模式在無人駕駛貨運網絡中運行。
目前,與圖森無人駕駛貨運網絡計劃合作的伙伴包括物流企業UPS、Penske、U.S.Xpress以及McLane。而圖森未來計劃在2024年底前把自動駕駛貨運拓展到美國48個州的主要運輸路線。
圖森未來的高層曾對外透露,圖森未來要盈虧平衡,需要運營5000輛車。不過招股書披露,圖森未來目前正經營著70輛L4級別自動駕駛半卡,其中50輛在美國,20輛在中國。
05
中美兩國并進,成效各有特色
從數量分布上,也可以看出圖森未來的側重點。這也有很多因素導致,比如美國卡車貨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美國卡車司機的短缺程度比中國卡車司機更大,卡車司機的成本也相對較高。美國的自動物流卡車一般都在高速公路以及郊區行駛,往往是點到點運輸,路況相對簡單。另外,美國的政策對自動駕駛運營相對友好,可以進行收費運營。
這一點,從商業進展上也可以看出。比如,2018年開始,圖森未來的無人駕駛卡車就已經在亞利桑那州開展試運營。2019年5月,圖森未來正式與美國郵政達成合作,為其提供無人駕駛運輸服務,并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郵政服務中心和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配送中心之間超過1600公里的運輸線路上往返運輸貨物。
據測算,在人類駕駛的情況下,算上停車休息的時間,從鳳凰城到達拉斯的路線通常需要大約48小時才能完成。圖森未來自動駕駛卡車在測試過程中每天運行22小時,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目前因為法規限制,測試中仍然配備了安全員與工程師各一名,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放開,無人駕駛卡車的商業價值還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國內,港口運輸成為了圖森未來商業化的第一步。2018年,圖森未來對外發布基于完全自有車輛的港區內部集裝箱卡車車隊自動駕駛測試視頻,宣布進入港內集裝箱卡車無人駕駛運輸市場。
視頻顯示,由型號為陜汽 X6000 的無人駕駛卡車組成的車隊在一位安全員監管下,自由行進在北方某深水集裝箱港口中,能夠實現變道、轉向、避障等操作,并穩穩停在吊臂或者叉車前等待裝取貨物。圖森未來方面稱:“圖森未來已實現完美對接現有港機系統及港務系統的無人碼頭內集裝箱轉運車隊解決方案,擁有了由干線運輸到區域內運輸的整套無人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圖森自動駕駛卡車可 7*24 全天候執行港區自動駕駛運輸任務。”
06
結語
總的來說,圖森未來選擇的是一條非常有前景的賽道。
從市場規模來看,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數據,預計2020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0.4億美元,到2025年預計將達到16.69億美元,CAGR將達到10.4%。
圖森未來認為,全球卡車貨運市場價值將達到4萬億美元,遠超全球電子商務3.5萬億的市場價值,以及全球汽車市場2.8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2017年,美國卡車貨運是第三大GDP貢獻者。現存有230萬半掛卡車,產生了每年4700億英里的總行駛里程。
從投資回報上看,賬也是算得過來的。根據麥肯錫數據,通過利用無人駕駛貨車系統,美國卡車運輸業的整體運營成本將下降約45%,可節省約850億至1250億美元。
圖森未來的高層也曾對外表示,技術成熟后,一輛自動駕駛卡車可實現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20小時、每輛卡車相當于2.5個人力司機,只收取相當于1個人力司機的服務費。在圖森未來的運輸過程中,無人駕駛卡車的視覺識別系統對路況提前的預判與反應動作,帶來了油耗節省10%左右的成本優化。據圖森未來估測,他們的無人駕駛卡車將可以讓客戶在兩年內收回成本。
當然了,在這條賽道上的也不只圖森未來一家。
比如,同樣沖刺IPO的智加科技。智加科技擁有L4級全棧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能力,并與多家重卡主機廠和物流車隊建立了深度戰略合作關系,比如一汽解放、滿幫集團等。智加科技高層曾表示,公司預計在2021年交付量產的L3級自動駕駛重卡,2023年開始量產L4級自動駕駛重卡。
此外,就在上個月,嬴徹科技發布了一套名為“軒轅”的自動駕駛系統。贏徹科技稱,這是行業內首個直接面向量產、全棧自研的卡車自動駕駛系統,到2021年底,其與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分別聯合研發的兩款搭載軒轅系統的L3重卡將交付。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