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間,拼多多在其微博@多多辟謠 中發表聲明,表示有營銷機構報道的“拼多多對極兔快遞政策傾斜”系謠言,該營銷機構未向拼多多求證。
而整一個月前,同樣是針對極兔,拼多多通過商家版app發布聲明,澄清與極兔無特殊合作關系,也無投資關系。
一個月內,拼多多連續聲明撇清與極兔的關系,看來極兔是做了什么把拼多多坑慘了,也似乎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01
拼多多沒投資極兔可能是真的
極兔過去一年發展的很快,從0起步,到目前業務量規模已達2000萬件/天(他們計劃今年雙11要爭取3500萬件/天,年底破5000萬件/天)。但其實在極兔剛100萬件/天的時候,拼多多就已經出來否認與極兔的關系了。比如,在2020年5月15日發布的《極兔速遞是“拼多多系”?拼多多否認了》一文中,拼多多物流核心消息源就已經開始辟謠二者關系。
反倒是極兔,一直傍著拼多多。不光訂單完全依靠拼多多,今年四月,極兔速遞部分網點、工作人員在開發客戶過程中,向商家散發“拼多多訂單使用極兔速遞發貨可以免除虛假發貨相關處罰、被處罰機率低”、有拼多多投資、雙方有特殊合作關系等消息。
一邊平臺上的商家可勁兒用極兔發貨,一邊官方極力撇清關系;一邊末端網點可勁兒接拼多多的單,一邊官方繼續傍大款招商。
就這么奇怪的過了一年,結果把阿里和通達系攪合夠嗆,捎帶手還讓一些人覺得影響了順豐的業績。再加上黃崢、李杰以及大BOSS段永平三者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短時間內取得這么大的成果,說這兩家沒點貓膩,很多人自然不信。
而對于二者截然不同的態度,幾個從其他快遞公司跳去極兔的中高層,給我了基本一致的反饋:
1、拼多多和極兔是戰略合作關系;
2、從投資角度,拼多多和極兔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拼多多創始人以個人名義對極兔有投資,而且占比不大”——對于這點,他們稱,“在入職極兔的時候,中高層都是這么說的。”
據他們稱,除了自身待遇、工作內容之外,他們幾個最關心的就是拼多多與極兔的關系,因為沒有拼多多的背書,他們是不會來的。對于他們來說,如果能熬住了,無論是極兔獨立上市,還是被拼多多并購,他們都不虧。
由此可見,可能真是我們想多了,拼多多一直很本分,因為他們回應的都是實話——“拼多多沒投資極兔”。
02
犯了眾怒的極兔
如今,通達系跟阿里方面都已經深度合作,而拼多多作為阿里的競爭對手,將物流業務置于通達系手中無異于被阿里抓住命脈。拼多多急需自有物流系統,或是完全不受阿里控制的物流系統。
京東物流算是競對,順豐即便是如今,成本還是高。無論從時間還是經濟成本看,拼多多短期內不可能砸出第二個京東物流,也很難再建一個拼多多版的菜鳥聯盟,而極兔的出現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況且背后師出同門,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兄弟”幫忙自然是好事。
但這只兔子有點太猛了,從0干,到目前業務量規模已達2000萬件/天,一年走完通達系二十年發展歷程,再加上為了招攬業務,極兔進一步營造自己在拼多多上的特殊性,再熟的關系很多時候也需要避嫌,看著一臉“拼多多是我后臺”樣子的極兔,作為競爭對手通達系自然不爽。
通達系很明白,如果平臺有意扶持,其他快遞公司也只能“喝口湯”,京東以及京東物流的發展歷歷在目,搞不好還會跟申通一樣被“封殺”掉。
犯了眾怒的極兔,也讓拼多多連發公告撇清關系,防止通達系“造反”,畢竟目前極兔還是幼兔,物流快遞服務還得指望著通達系扛大梁。對于快遞公司,畢竟沒人跟訂單有仇。
03
極兔所引發的猜想
極兔的高速發展,也反襯出拼多多自身在物流領域布局推進的緩慢,或者說不夠透明。
極兔的人很少露面,但各種小道消息卻釋放的很有節奏,從0到2000萬件/天的變化,如同直播一樣讓社會各界看著他們萬丈高樓平地起。
而拼多多自2018年末在商家后臺更新物流通知;到2019年3月推行電子面單,再到黃崢在2019年Q2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拼多多正在開發“新物流”技術平臺;2020年牽手中國郵政、國美安迅;2021年春節拉著極兔和韻達做不打烊。
各種合作不斷的拼多多,看似正在一步一步構建自己的物流陣營,但這些合作的后續推進如何?
除了電子面單還做了什么?新技術物流平臺在哪里?跟阿里菜鳥有什么區別?
跟中國郵政的合作除了陜西渭南、廣西貴港后續還有哪些?這些類似的合作模式此前當地沒有嗎?
國美安迅物流給拼多多平臺商家提供的服務有沒有落地?
春節拉著極兔跟韻達做不打烊,是為了保障服務,還是拉韻達站隊,亦或是幫極兔與四通一達在消費者意識層面將地位拉齊?
這些統統沒有答案,或許拼多多真的在物流層面做了很多事情,但從日常消費、行業信息、新聞層面,我們作為物流從業者并未看到。或許因為拼多多本分的只想當一個電商平臺,也或者拼多多再憋個像參與中國郵政混改或者并購某通某達的大招,更或者極兔就是拼多多物流這道題的答案。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