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費飆升之下,各方叫苦不迭。泰國政府的解決方法有些與眾不同,泰國政府已經(jīng)告知泰國港務局(PAT)在2022年中期之前成立一個國有航運公司,以克服高運費困境,并讓本地承運商運輸更多出口貨物。
交通部長薩拉揚·奇楚 (Saksayam Chidchob)已經(jīng)成立了一個籌備委員會,自任委員會主席,籌備建立國有航運公司。該委員會將研究重建國有航運公司的可行性,以 "減少對外國船只的依賴,降低運輸成本,同時穩(wěn)定海運進出口"。該國有航運公司將提高政府東部經(jīng)濟走廊(EEC)和南部陸橋的基礎設施利用率,這兩個項目預計將分別于2025年和2027年完成。
這將是泰國政府第二次嘗試創(chuàng)辦國有航運公司。1940年,政府成立了泰國航運有限公司(Thai Maritime Navigation),但這一公司逐步發(fā)展為一個貨運代理和沒有自有船只的普通承運商。2005年,它與其他23家泰國船東共同成立了油輪企業(yè)TMN。雖然2011年時已有清算泰國航運有限公司的計劃,但該公司仍然存在,且仍是TMN的股東。
此外,當?shù)匾延幸患液竭\公司,即區(qū)域集裝箱運輸公司(RCL),該公司主要經(jīng)營亞洲內部航線。該公司公開上市,最大股東泰國貿易公司五福輪船公司(Ngow Hock)持股44%。RCL是全球第24大班輪運營商,擁有27艘自有船舶和8艘租借船舶,運力為66049teu。該公司尚未回應《北極星》(The Loadstar)的評論請求。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RCL的主要經(jīng)營范圍為亞洲內部,目前泰國對外出口的主要市場也正在此處。新的國有航運公司背靠國家,旨在從內部聯(lián)通國家內部的經(jīng)濟基礎設施,在外部與其他航運巨頭競爭,減少各種外部因素對泰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阻礙,短期內無法對RCL構成威脅。
德魯里公司高級經(jīng)理(集裝箱研究方面)西蒙-希尼(Simon Heaney)對成立新的泰國承運商的可行性持保留意見。他告訴《北極星》(The Loadstar):"目前,船舶價格高企,少有船舶可供租用,初創(chuàng)企業(yè)要想與RCL競爭,需要大量投資。而由于新造船的交付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那時(運費)問題已不復存在。"顯然有一些國家擔心極端高額運費對其出口潛能的威脅,因此探索所有可能的途徑來緩解未來的危機合乎常理——但就這樁案例來說,為時已晚"。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德魯里高級經(jīng)理的分析有其道理,但他主要針對短期內的國際航運形勢。新造船舶遙遙無期,遠水解不了近渴;而目前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shù)(BDI)與東南亞集裝箱運價指數(shù)都呈下跌之勢,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進一步恢復,泰國此時試圖建立一家新的國有航運公司并不明智。
但從長遠來看,泰國以經(jīng)濟民族主義著稱,大量扶持國有企業(yè),而泰國經(jīng)濟又倚仗對外貿易。在貿易市場主要集中于亞洲內部(泰國對外出口前兩位為中國與日本),出口航運又受制于人的情況下,拓寬國際市場,栽培出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有航運公司顯然是政府的長期戰(zhàn)略。不過泰國航運有限公司并不成功,泰國政府還會重蹈覆轍嗎?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wǎng),不代表九州物流網(wǎng)(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