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物流風向標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海運大國如何緩解“人才焦慮”

  “中國是世界海洋大國、造船大國。培養卓越的專業人才,關系著中國海事產業乃至整個世界海事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水平。”這是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民俊以及剛剛在寧波舉辦的中英海事服務與人才發展合作論壇上70余位與會專家的共識。

  與會專家建言,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市場空間十分廣闊,英國是世界最大的海事教育提供者之一,具備豐富的發展經驗,雙方應進一步加強交流,深入挖掘雙方合作機遇。

  海運強國背后的“人才焦慮”

  無可爭議,我國已成為貨物貿易大國和海運強國。數據表明,2020年底,我國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3.1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5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8億標準集裝箱。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前十名中國港口占八席,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港口中國占七席。

  同時,我國也是造船大國。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表明,2021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50%左右,繼續保持全球第一。此外,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預測,2022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將超過4000萬載重噸。

  然而,與海運強國的“雄渾氣象”以及船舶往來熙熙攘攘形成對比的是,我國海事人才的培養與供給仍顯滯后。

  在世界航運中心日漸東移的背景下,與會專家、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秘書長王俊利不無擔憂地指出,縱觀歐洲、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航海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似乎今不如昔,各類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全球海事行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同難題,職業技能工人“招工難、用工貴”,高端復合型人才“招工更難、用工更貴”。

  “我們海事界對各層次、各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急迫。”王俊利疾呼。

  海事人才的短缺在世界大港寧波舟山港所在地的寧波顯得尤為突出。據IMarEST(英國海事工程及科學技術學會)中國技術中心、寧波藍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維鈞觀察分析,寧波舟山港雖然已是世界大港,擁有強大的產業支撐,但在其龐大的相關從業人員中,高端、國際人才所占比重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一份關于寧波海事從業人才狀況的調查報告佐證了李維鈞的觀點。報告顯示,寧波15萬左右海事從業人員中,碩士及以上人員不到5%,本科學歷人員不到30%,大專學歷人員40%左右,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約為15%。人才分布結構多為“橄欖型”,操作型人才多、管理創新型人才少,單一型人才多、復合型人才少。高端管理和經營人才,特別是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創新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極度緊缺。

  而對于寧波而言,其正大力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發展與寧波舟山港行業地位相匹配的海事服務產業集群,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質專業技能技術人才,以滿足未來服務需求和適應技術進步、產業升級。

  事實上,寧波海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短缺的情況也映射出我國海事人才短缺這一事實。

  在我國,隨著海洋強國戰略向新廣度、新深度全面推進,2021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9萬億元,人才、技術、管理等軟實力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等成為新產業競爭環境下決定成敗的關鍵。據《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到2025年,僅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領域我國人才需求尚存在26.6萬人才缺口。

  與此同時,我國海運業正在向“智慧、低碳、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智能技術、綠色技術在海運業各個領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這讓海事教育和培訓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英國“鏡鑒”

  通過中英海事服務與人才發展合作論壇上英國專家的介紹,我們發現,英國的海事人才發展經驗為我國海事人才的教育與培訓提供了學習榜樣。

  盡管與我國日益增長的航運硬實力相比,傳統航海強國英國的航運硬實力逐年下滑,但其首都倫敦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這顯然與其全球領先的海事服務能力密不可分。

  數百年來,海洋及海事產業一直是英國經濟發展的核心,為英國成為海上貿易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倫敦海事服務協會(Maritime London)發布的《乘風破浪——英國專業海事服務競爭力研究》(Catching the Wave-UK maritimeprofessional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study)報告指出,英國是全球領先的海事服務供應商,英國海事行業的總附加值為60億美元,可提供10000個技術性工作崗位,在全球市場中占有25%的份額。

  同樣,數百年來,英國是各種海事業務的發源地,專業的海事服務一直處于英國和倫敦經濟的核心地位,為全球海事行業發展提供了完善的海事保險、海事金融與會計、海事法律、船舶檢驗及分類、海事仲裁、咨詢等服務,滿足了全球海事行業的需求,這也使得英國成為國際航運界尋求優質海事商業服務的首選。

  這一切離不開英國對專業人才發展的重視。長期以來,英國海事培訓教育被視為國際海事業界的黃金標準。英國深度融合海洋產業發展需求,通過企業、院校、政府等多方緊密聯動,構建行業人才標準體系;充分運用教育科技等手段,在海事職業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科研、專業資格、海員培訓等,為行業的繁榮注入活力。

  據了解,英國的海事教育全面地涵蓋了海事金融、經濟、法律、保險、安全、政策、考古、水道測量等各個領域,并形成了包括短期培訓、本科、碩士以及博士的多層次、清晰的垂直教育體系,甚至在關鍵領域還形成了專門的研究中心。機構及院校均面向全球招生,創造了國際化的學習及交流氛圍,為英國輸送了一批高技能的能夠快速、專業解決問題與挑戰的海事專業人士。

  可以看出,英國大學為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海員提供了大量的海事課程。除此之外,一些全球領先的英國企業也涉足海事培訓領域,并將互聯網技術引入海事行業,獲得了巨大成功。

  而在通過職業教育確保優秀的海事從業人員能夠通過相應的培訓把握晉升和新職務的機會方面,英國同樣走在世界前列。2019年2月,英國發布“海事2050戰略”,提出必須確保英國海事行業擁有維持作為領先海事國家地位所需的資深人才隊伍。英國政府承諾為當今和未來培訓世界一流的海事人才隊伍,作為“海事2050戰略”的一部分,英國交通部對應制定了“人才路線圖”(People Route Map),保證海事從業人員能夠接受到良好的職業教育。

  他山之石,造就我國海事人才

  海事產業是一項以人為中心的業務,我國正處在建設海洋強國、造船強國的關鍵時期,必須認真貫徹人才強國戰略,要打造與之相適應的職業化、專業化、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對此,與會專家、工信部IMO工作機制辦副主任、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海事部部長汪璇表達了業界對海事服務與人才培養的訴求:需要“復合型人才”——精通國際規則制定的復合型人才、精通海事法律的復合型人才、精通“海事+碳排放”的復合型人才以及精通船舶智能制造的復合型人才。

  顯而易見,英國完備的海事人才培養體系,為全球海事產業發展輸送了大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海事人才,其先進經驗值得中國學習借鑒。英國國際貿易部官員劉靜表示,英國在海事保險、法律、金融和教育服務方面極具專業性,其成熟完善的海事人才培養體系將為中國海事人才教育發展提供助力。

  當下,海運業正在向“智慧、低碳、可持續”方向發展,智能技術、綠色技術在海運業各個領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這讓我國海事人才的教育和培訓面臨充滿希望的未來和各種挑戰。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海事高等教育機構正在努力調整課程結構,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教學之中。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表示,未來要進一步結合中國海事產業特點,聯合國內國外主要涉海教育高職院校、行業企業、信息行業等多方優勢資源深入開展務實合作,構建滿足中國海事產業未來發展要求的職業教育體系和機制,全面支持中國船舶工業的高質量發展。目前,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正精心打造“海事人才國際化教育服務平臺”(Knowledge of Marine International),整合國內外相關教育培訓資源,全面服務中國海事工業人才建設。

  中英兩國在海事領域合作歷史悠久,在海事人才領域,中英雙方具備很強的互補優勢和良好的合作基礎。

  在此次論壇上,IMarEST中國技術中心正式揭牌。同時,寧波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政府與IMarEST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IMarEST支持寧波海事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包括國際職業資格和注冊(包括至最高特許資格)的提升路徑,指導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和職業規劃等專業服務,并通過共同組織國際會議、行業活動、賽事等海事相關活動,提升寧波港航服務業競爭力。

  創立于1889年的IMarEST是國際上最具規模和權威的海事及輪機工程學會和學術團體之一,為全球海事從業人員提供專業發展、認證和教育服務。過去數年,IMarEST已與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寧波大學等國內高等教育機構進行合作。

  李維鈞認為,依托IMarEST中國技術中心落地運營,引入國際普遍認可的IMarEST國際工程師專業技能標準及認定體系,將進一步健全寧波港航服務、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領域的人才培養、使用及評價機制,“為寧波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為中國縱深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提供示范效應。”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海運,交易,市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