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達達創始人退出核心關聯公司股東名單
達達和京東的融合之路還在繼續。
近日,達達的核心關聯公司上海趣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創始人蒯佳祺退出股東名單,此前持股87.3%。同時,由何輝劍擔任法定代表人。
其中,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權比例從10%變更為47.3%,新增股東達疆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50%。
事實上,今年8月份,達達集團創始人蒯佳祺便自愿讓出了首席執行官和公司董事會主席的管理位置。
此后,達達集團副總裁何輝劍升任總裁,京東零售CEO辛利君擔任達達集團董事會主席。
自此,達達集團被徹底并入了京東體系。
京東和達達集團的融合是一次雙向奔赴,達達需要來自京東的輸血,京東也需要達達的業務支持。
達達成立于2014年,2016年即與京東到家合并,形成了現在的達達集團。
2020年,達達集團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搶先成為“即時零售第一股”,京東也是第一大股東。
今年2月,京東增持達達集團,交易完成后京東持有達達約52%的股份,與達達進一步融合。隨著創始人卸任,達達將全面與京東零售達成業務協同。
一開始,達達的目標是想做一個提供“最后三公里”眾包物流服務的平臺,現在已經離社會化的物流平臺越來越遠。
蒯佳祺當時選擇京東是希望達達可以獨立發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達達早已被深深打上了京東的烙印。
一直以來,達達的很大一部分營收都來自于京東,無法避免要配合京東整體的戰略安排。
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京東帶來的收入占達達集團總收入的占比在50%左右浮動。達達成功上市后,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攀升。
和其他即時配送企業一樣,達達最大的困境也是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訂單數量越多,人力成本越高,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雖然相比順豐同城高達99%的人力成本,達達集團已經收縮到70%左右,但是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此外,為了盡快拿下市場,達達還要額外承擔營銷成本。今年三季度,達達銷售和營收費用為11.497億元,同比增長47.34%。
人力成本和業務模式上的難題,達達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解決,也許京東會給達達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二、深度融入京東,達達加速破局
當美團以勢不可擋之姿殺入即時零售,京東也緊張起來了。在此之前,京東是消費者心目中最快的購物平臺,現在美團漸漸取而代之。
更重要的是,以3C數碼為切入點,美團直接殺入了京東腹地。
京東無論是要捍衛在3C數碼領域的地位還是要搶回消費者心智,即時零售都是必選的一條路。
更何況,電商之外,即時零售是另一片廣闊的天地。截至目前,已經有3500家小米之家接入京東到家和美團。屬于京東和美團的戰爭,已經一觸即發。
的確,京東憑借自身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實力穩居行業前列,整體規模遙遙領先。
但是,京東缺少能夠深入城市大街小巷的基礎物流配送能力。同城零售中的末端配送,依然是京東的短板。
因此,京東需要達達盡快贏得同城業務,而且非常迫切。
身負重任,達達自然也不敢放松,協同京東深入實體經濟,致力于探索持續的高質量增長。
與京東接軌,實體也成了達達的關鍵詞。
針對實體零售商家不懂線上用戶、不懂履約的問題,達達通過京東到家業務和快送業務給了他們很多數字化的支持和運營解決方案。
其中,達達集團開發出達達優揀等數字化解決方案,為合作的實體零售商大大提高了揀貨效率和履約率。
目前,全國百強連鎖商超中已有88家與京東到家建立了合作關系。總體上來看,京東到家已經覆蓋超20萬家實體門店。
踐行“從實體中來,到實體中去”,即時零售為達達帶來了活躍消費者數量和交易額的迅猛增長,并最終拉動營收大幅上漲。
五年半的時間虧損百億,增收不增利的達達終于看到了盈利的曙光。數實融合之下,達達業務的確定性大大增加,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今年三季度,達達集團總營收23.8億元,同比增長41.1%。其中,達達快送平臺營收8.4億,同比增長36%;京東到家營收15.4%,同比增長44%。
其中,京東到家早在今年二季度就已經實現利潤率轉正。
背靠京東,達達集團充分發揮“即時零售+即時配送”的能力優勢,一往無前。
三、即時配送,一場硬仗
即時配送的風口下,巨頭盤踞,達達想要成為最后的贏家,也沒有那么容易。
即時配送是物流行業增速最快的新興賽道。
《2021-2022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為294億單。這個單量已經接近整個快遞市場的四分之一。
同時,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我國即時零售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年復合增速將保持在50%以上。
即時配送作為即時零售市場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可以分到很大一塊蛋糕。只不過,萬億市場機會下,即時配送的競爭格局尚未正式形成。
快遞行業整體開始拼服務,但是以即時配送的發展進程,消費者最關注的的還是配送速度。搶占即時配送市場,效率和穩定性是突圍的關鍵。
近日,順豐便推出了一站式、全場景、全流程、可控可視的同城即時物流系統“豐配云”,開放自身平臺系統能力,以實現對同城配送各個環節的高效管理。
和順豐類似,還有阿里、美團等巨頭珠玉在前。以美團為例,美團閃購去年全年GMV842億元,京東到家去年GMV431億元。那么,達達的優勢在哪里呢?
達達最大的優勢還是來源于京東,背靠京東完整的電商零售版圖,可以支撐達達用更低的成本來實現更多的業績增長。
“憑借雙輪驅動商業模式的獨特優勢,以及與京東集團的持續深化合作,我們對把握行業的長期機遇信心十足。”
押注長期主義的發展,達達更需要一步步走穩走實。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