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國電商行業廣泛普及,物流行業也得以迅猛發展。作為國內外雙循環主要樞紐的廣州白云區更是乘勢而起,從默默無聞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之一。
5月6日,“2023年首屆廣州白云國際物流產業峰會”在廣州白云區開幕。峰會以“物流新絲路,產業通全球”為主題,來自政府機構、行業專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商協會的眾多物流專家和業內人士齊聚一堂,就產業集群發展、物流產業轉型升級、中國產業破局出海等諸多話題進行深度探討。物流指聞受峰會啟發,在此摘選部分峰會觀點做分享討論。
眾所周知,物流產業發展到今天,新動力來自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這對整個物流產業帶來了深刻影響。
但僅僅依靠固定思路進一步進行產業升級顯然不夠,如何實現供應鏈上各個鏈條、業務的密切配合?如何通過業態創造更大價值?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如何帶來機會?
01
大方向高質量發展的物流故事是什么?
過去十年,在商流驅動下,中國物流行業迎來了飛速發展與變化,物流樞紐資源聚集效應和產業輻射效應不斷顯現,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日新月異變化下,結合物流底層邏輯,當前政策的調整與轉變對物流發展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實現供應鏈上各個鏈條、業務密切配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的這句話給出了答案:“要打造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實現“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網絡規模經濟和范圍規模經濟。”
故事起點是2018年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會上明確提出要多措并舉,發展“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汪鳴表示,希望構建一個國家頂層網絡來完成物流自身產業鏈、供應鏈構建,選擇區位條件比較好、輻射能力比較強的城市為載體,布局建設一批重點物流樞紐。
事實上,單純的智能化、數字化僅僅是專線運輸和物流園區進行網絡規模經濟賦能的手段,其目的依舊是頂層網絡的設計和建設。不能只看眼花繚亂的技術,而是要看創造的價值在哪里。只有創造“規模+效率”價值,對政府而言才能在單位面積上產生更大稅收,對企業來說才能產生更多利潤。所以政府和企業共同目標就是在特定空間上提高物流規模與效率,向資源整合、網絡拓展、規模提升和業態創新方向發展,這就是物流產業價值。當物流產業價值在白云區等特定空間內發揮到極致,就會形成物流樞紐經濟價值。
以白云區為例,廣州市白云區住房建設和交通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碩銘在大會上分享了目前白云區正在打造的“1+5+N+X”現代物流空間布局。簡單來說,“1”是石湖智慧供應鏈物流總部,“5”是包括大田內河港、白云空港等在內的五大物流基地,“N”是設置在交通銜接處具有一定規模的物流中心。目標很明顯,希望通過整合優化物流園區、貨運場站等設施,實現設施分層分級,形成現代供應鏈空間載體。
隨著石斛智慧供應鏈物流總部、廣州白云神山物流樞紐等一批批重點項目陸續投入運營,白云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王曉杰表示,白云的樞紐流量正轉化為經濟增量。
可見,未來以白云區為代表的物流樞紐們,要同供應鏈上各個鏈條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物流資源聚集條件,打造現代化產業生態。
02
看當下如何創造更大價值?
然而,上文敘述空間載體不是憑空出現的,需要產業與交通的要素聚集。事實上,對白云區等地而言,可能形成樞紐經濟價值的要素已經足夠多樣,多種業態也正在完成聚集。當下,白云區又該如何通過業態,創造更大價值呢?
可以說,專線和物流園區發展最終形態就是創新組織形態,來形成承載城市的產業聚集—大產業、交通運輸要素聚集——大交通、區域物流產業組織中心——大樞紐。其中,只有大樞紐才能帶動大產業,而要帶動大產業又必須有大交通的支撐。因此,若要建設現代供應鏈空間載體,在大交通、大樞紐、大產業這三個層面上,就應通過要素聚集、模式創新和業態升級來實現要素鏈、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等鏈條聚集發展。
峰會上,戴德梁行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及高級董事邵豐,在介紹關于國家物流樞紐規劃經驗時總結了三個重點:
一是要把港口,就是物流樞紐港做好。規劃好如何通過港口促進產業提升,同時也強調應與當地產業進行互動。
二是跟城市功能形成一個融合,避免形成完全沒有城市功能的產業區,規劃好怎樣讓產業帶動城市發展。
三是梳理產業體系邏輯,將口岸服務做好。例如研究產業區內的通道、口岸有怎樣的優勢,依托優勢申請貨運、口岸牌照、保稅功能等等。
可見,我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不再僅靠要素簡單堆砌發展的階段,而是到了一個把要素潛在價值發揮到最大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這個從“堆砌”到“串接” 階段,應該有更多創新型、平臺型、組織型企業出現,給行業內的企業提供更高層服務。圍繞樞紐之間的產業鏈組織,在完成產業鏈、創新鏈、產品鏈、服務鏈和供應鏈這“五鏈”中循環運行。
以菜鳥為例,據菜鳥集團國際供應鏈海外倉商務總監李葶在會上介紹,隨著跨境賣家開始關注品牌建設,整個物流履約質量成為海外品牌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這一階段開始,就會慢慢形成面向行業、面向品類的供應鏈全鏈路解決方案,以及全鏈路托管能力。從整個跨境物流來說,菜鳥接下來將進一步去保障其資源,利用數字化建設加強對所有物流節點可靠性、保障性、數據透明性,進一步降本提效,推動整個跨境物流高質量穩定增長。
正如汪鳴所長在會上所言:“將來我們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成功,就拿這個說話。看企業在哪個環節,加入到哪個生態,發揮的是什么作用。而這些作用能發揮起來,就能夠在整個產業發展上作出重大變革。”
03
看未來物流是其中關鍵一環
產業轉型升級必然帶來了更多機會,未來勢必要瞄準支柱產業拓展優勢、打好基礎,讓物流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
隱山資本合伙人董中浪在會上分析,產業鏈供應鏈重構是全球趨勢,這一變化將深刻地影響未來5—8年中國物流供應鏈的發展。重構目的就是要把整個供應鏈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同時也將給物流產業帶來重要機會。
在一些戰略產業尤其是在新能源等新興領域,我國科技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作為世界工廠,我國產業門類也非常齊全。在城市群逐漸龐大,地方經濟崛起背景下,總體戰略上,我國也在追求在全球影響力。
打開“二十大”文件,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詞——“新發展格局”。在董中浪看來,真正的新發展格局就兩件事,新發展格局和區域協調發展。這兩件事情湊在一起就是統一大市場。只是,以物流為例,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地政策不同,物流在很多地方是割裂的。
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就是要構筑強大的產業鏈、供應鏈。
為何如此重視供應鏈及產業鏈?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商業創新典范都源于物流供應鏈理念支撐。可見,算力、AI、物聯網等新技術,讓整個供應鏈變得更柔性、更自適應、更具有彈性,也便于實現更高的安全性。
得益于此,董中浪認為,全球物流供應鏈安全重構為投資創造了巨大的機會。歸納為兩點,一是現在的物流供應鏈跟過去的生產要素不一樣,我們擁有了核心技術。二是內循環、外循環的區域重構,產業鏈韌性、安全、可控給我們創造了一個新跨界投資和新技術輸出機會。
回到本文開篇時的問題,中國物流近年來的確一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甚至已經處于世界頂級水平。
但無論中國物流還是廣州白云想要在新的時代進一步發展,僅僅依賴科技進步是遠遠不夠的,更是需要整個行業供應鏈一起聯動。
結合“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內容,未來5年至8年,可能會是中國物流供應鏈開啟新創新時代的最好機會。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