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規模位居第二
在歐洲第二大電子商務市場——法國,消費者們依然熱衷于線上購物。
日前,法國電商銷售聯合會Fevad發布了2023年法國電商年度報告。其中顯示,法國電商市場規模在歐洲位居第二,僅次于英國,并領先德國。
報告指出,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法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2022年,法國電商銷售額達1500億歐元,同比增長13.8%,在線銷售占總零售額的12%。但這一增長主要由交通、旅游和休閑領域的在線銷售增長推動,商品銷售額有所下降,但比2019年增長了33%。
與之相對應的是,網上購物現已融入法國民眾的日常習慣之中:平均而言,法國人每年進行54次網上購物,平均購物金額為65歐元,總共有4200萬法國人在互聯網上購物。
如果按照不同年齡層進行分類,Z世代(即出生于1997年至2010年之間)消費者對網購的興趣更為強烈:其中60%的人在商店購物時會查閱電子商務網站,而普通人群的這一比例為46%,同時,這一代的近半網購者會在Instagram上種草之后再進行網上購物。
而在消費者行為方面,網購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因素主要為便利和省錢。絕大多數的網購者(92%)認為,相比實體店購物,網購更加方便,可以節省時間,也有一部分消費者認為網購可以節省開支,有52%的人在過去一年中購買過翻新或二手產品,服飾占據近半份額。
2.二手需求持續增長
近年來,法國人對二手物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此前FEVAD的另一份評估結果顯示,法國的二手翻新市場估值大約達到70億歐元。
一方面,這與當下追求環保的購買理念不謀而合。法國媒體曾有報道稱,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應該從日常生活習慣開始減少浪費,Facebook上的“一年不買新東西(Rien de neuf)”挑戰、“零垃圾”生活態度以及“清空衣柜斷舍離”風潮等流行趨勢的產生,都顯示出法國消費者態度的轉變。
另一方面,購買力的下降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大原因。為了節省開支,法國人要比以往更加重視商品是否實惠,而二手產品正符合了他們的需求。
除此之外,二手電商的蓬勃發展同樣為市場發展注入了活力。法國二手服裝先驅網站Videdressing的負責人曾直言:“雖然舊貨店和車庫賣場一直存在,但市場的數字化使得二手服裝的流行變成可能。人們一天24小時都可以進行售賣或購買。”
(二手交易市場現場)
總體而言,伴隨著法國電商尤其是二手平臺的加速發展,法國人越來越意識到他們的消費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同時又擔心購買力會受到削弱,因此會大量購買二手商品。這意味著,能夠最先察覺到這一趨勢的賣家,或許就能進行差異化布局,從而找到踏尋到真正的商機。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