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7月3日,馬士基(Maersk)發布運價公告稱,從亞洲主要港口到鹿特丹、費利克斯托和格但斯克三個北歐樞紐港的FAK費率將于7月31日上調至每20英尺1025美元和每40英尺1900美元。
馬士基表示,該費率有效期直至另行通知,“但不會超過”12月31日。
該公司還警告稱,正在重新評估其全球服務網絡的費率結構,其他航線也“可能面臨漲價”。
市場分析認為,馬士基此舉是為了試圖扭轉亞洲-北歐貿易航線上運價持續數周的大幅下滑。
目前,該貿易航線上的費率侵蝕情況正在加劇,Xeneta的XSI亞洲-北歐指數顯示,平均現貨運價上周再度下跌1.3%,降至每40英尺1224美元,自今年年初以來幾乎減半。
過去幾周,北歐的市場運價(包括通過馬士基內部平臺Twill提供的運價)大幅下降,降至每40英尺1000美元以下。一些貨代和托運人透露,他們已與馬士基的物流部門達成了低價協議。
與此同時,寧波集裝箱運價指數(NCFI)的評論稱,該航線上的“供應過剩”情況并未得到改善。“航運公司繼續低價出售艙位,以爭取更多的訂單。”該機構補充稱,運價“仍在下降”。
除了需求疲軟,大量新建超大型集裝箱船也在涌入亞洲-北歐航線。例如,聯盟FE3環線將有四艘24000TEU的船舶取代13400-19870TEU的船舶,額外的運力和增加的分配由聯盟合作伙伴Hapag-Lloyd、ONE、HMM和陽明填補。
此外,其他兩個聯盟也已經升級了亞洲-北歐航線上的船舶,由于超大型集裝箱船的交付而配備了更大的船只。其中最顯著的是2M聯盟,隨著地中海航運(MSC)新建的兩艘運力為24346TEU超大型集裝箱船“MSC Irina”號和“MSC Loreto”號投入運營,同時也奪走了最近交付的24188TEU的“OOCL Spain”的“世界最大集裝箱船”的稱號。
分析人士認為,馬士基宣布的“震撼性”大幅提升FAK費率只有在船舶運力減少的情況下才會生效,但鑒于2M聯盟宣布解散后,地中海航運不太可能取消其解散后作為獨立運營商運營船舶的目標。不過,由于二季度的糟糕表現,以及未來可能出現更糟糕的情況,其他承運商可能會效仿馬士基目前出人意料的大漲價,或采取類似的做法。
本文來源于運去哪,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