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漢到盛唐,中國都有專為運輸荔枝開設的驛站甚至官路,因為荔枝的產地多在西南地區,距離歷朝歷代的都城都算路途遙遠,而其風味又為皇室所喜,于是統治者不惜舟馬銜接置騎傳送,只為在這種嬌氣的水果變質之前一飽口福。
時至今日,荔枝早已不再是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享用的珍品,而物流運輸更是不需要以人和馬的性命為成本,生產力躍升的社會價值之一,就是讓所有曾經奢侈的生活品質普遍化,就像巴菲特也說過,現在藥房里幾塊錢的抗生素,是幾百年前的國王傾其所有都無法換來的救命物品。
經濟學家更是發明出了「涓滴創新」(Trickle-down Innovation)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很容易把技術進步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但實際上,在那些習以為常的服務背后,都來自于科技產業如同滴水那樣積累起來的質變。
在這個類型的案例庫里,菜鳥國際快遞的最新貢獻,非常值得書寫。
01、跨境物流迎來5G式的提速效果
國內電商行業的所謂內卷,其實主要在于邊際收益的遞減,比如快遞行業,以前需要3天才能配送,現在可以做到次日達,甚至當日達,體驗提升非常明顯,但是如果還想繼續優化,可能每一個小時的節省需要花幾十倍的投入,而用戶的感知提升卻已經不再明顯了。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的配送卻還停留在數十年前的境況,行業里泥沙俱下,拼接物流、外包物流大行其道,非但很難實現大規模準時化的履約,連準確送達都成問題,這讓中國品牌的出海業務阻礙巨大。
比如外貿公司今年談得最多的一個詞是跑水賬戶,它指的是一些不良貨代利用海外快遞公司先派送后付費和國內賣家先付費再發貨的利差,先以境外物流公司的賬戶名義收取極低的資費并上門攬收,實際上卻沒有把包裹發過去,最后賣家不止是財貨兩空,還會被沒有收到商品的顧客怒而投訴。
跑水賬戶最猖獗時,很多外貿群甚至都會每周定期更新名單用以避雷,這在國內電商行業是很難想象的。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商家苦不堪言,為什么沒有服務商來提高這個行業的服務水平?答案或許可以從菜鳥國際快遞的一次分享里找到,簡而言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難度太大了,以致于菜鳥這樣體量天生不低的公司,也都提前投入不少資源精力,在國內外同時來布今時今日的局。
早些時候,菜鳥國際快遞宣布今年將和速賣通聯手推出跨境包裹五日達的產品,在此之前,菜鳥國際快遞的“五美元十日達”產品就已經是許多中小商家的熱門之選,其覆蓋市場甚至包括墨西哥這樣相對冷門的貿易國,相比行業普線提速超過40%。
而這也只是菜鳥國際快遞近年以來全球組網的代表之一,65個國內攬收分撥倉同時運轉,平均每個月有240多架包機專門服務于菜鳥國際快遞的干線運輸,它們來往于100多個跨境倉庫和超過60個口岸之間,負載著中國和世界交易往來的一支商流。
但是喊出跨境包裹五日達這個目標,放在全球商業快遞的發展史上,依然還是相當顛覆式的一份提速方案了。
02、只有擺脫拼接運輸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2006年,美國經濟學家Pietra Rivoli出版了后來暢銷多年的代表作「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她從自己身上穿的那件售價6美元的T恤入手,追蹤德州的棉花是怎么被批發到中國針織廠的,然后再回到美國的制衣廠和服裝店,最后又如何被碎布商回收加工重新出口到非洲或是東歐。
在Pietra Rivoli看來,全球化是一個抽象的主張,但實踐全球化的卻是干著貿易生意的無數從業者,是商人們克服了林林總總的障礙——從地緣風險,到產業政策——把一件件包裹堆到機艙、集裝箱里,駛向世界的每一個港口和機場,其中最重要的流通要素,就是成本。
迄今為止,中國的生產供給能力依然相當強勁,這在西方市場通脹壓力的環境里更顯稀缺,由此創造了一個超2萬億人民幣的出口市場,但是跨境交付的難點在于,如果好不容易在生產成本層面建立起來的優勢被運輸成本拖累,最后還是會影響中國制造在消費終端的競爭力。
而這又不是生產商可以掌控的環節,不是換廠房、換機器、換銷售就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外貿行業總說自己苦履約能力久矣,很多時候客戶不滿意的地方在于配送太慢、包裝破損、退還不易,對于這種力不能及的差評,商家其實是最焦慮的。
這才有了菜鳥國際快遞重新制定行業標準的機遇。
說到底,現代物流依托于互聯網這張網發展,但它的核心投入依然在于地網和人網,要想保障高度可控的體驗品質,不是靠寫幾行代碼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重資產的運營,菜鳥國際快遞來做這件事情,最大的手筆就是搭建了端到端高可控的鏈路,由一個平臺、一家公司、一個單號來做全程履約。
從國內的攬收入倉,到干線運輸發貨,再到目的地清關入庫,最后配送交給消費者,四段環節,由菜鳥國際快遞做一站式服務,這是菜鳥基于十幾年來國內電商發展和跨境電商經驗所給出的最優解,而成效則是1倍以上的提速,以及履約費用的普惠化。
只有真正端到端可控的全球包裹網絡,不做二手拼接,才能達到標準化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
03、把中國式快遞服務輸出全球
標準化是工業概念,每一瓶可樂都可以說是標準化的,但是消費者拿到可樂的整個服務過程,大多數時候都是非標的,造成非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航班緊缺時可能貨物屯在香港一個星期都飛不出去,或是到了清關的時候被資質卡住,轉入漫長的行政復核流程。
菜鳥國際快遞摸爬滾打出來的經驗是,只有端到端都是自己人,才能把效率發揮到極致。以前散裝物流可以接受,是因為跨境電商還很草莽,它還沒有走進主流消費客群的視野里,現在不一樣了,當海外市場已經習慣了中國的進口商品,服務層面的掉鏈子就不可容忍了——輕則差評,重則丟單,因此,發貨速度甚至成為了消費決策的一部分,影響用戶的下單動力。
所以菜鳥國際快遞不光在國內持續重投入,它幾乎是以每年1-2個國家的速度持續投建海外物流網絡,就像國內配送的橋頭堡永遠都是「最后一公里」,跨境配送的最大難點始終也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和社會里同步中國式的服務體系,把「承諾達、晚必賠」的標準輸出過去,這種事情完全找外包,基本上是干不成的。
于是只能靠自己卷過去,一切的鋪路搭橋,都是為了增加中國商品的吸引力,同時提高海外消費者的心理預期。
當然,在具體的細節層面,還是有賴于各條鏈路里的精細化服務,像是西班牙這種菜鳥國際快遞深耕已久的國家,因為有了末端配送網絡,連退貨逆向物流都能實現,快遞員能親自上門取件,而在波蘭等東歐國家,菜鳥則和DHL一起成立合資公司,加大力度建設自提網絡。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菜鳥部署了海外分撥中心18個,海外倉近百萬平米,全球3大eHub……小到巴西住宅區里的一臺自提柜,大到芝加哥航空樞紐里的一座分撥中心,這些物流「零部件」聚沙成塔的參與到了托起中國對外貿易的轟鳴事業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菜鳥國際快遞的優勢在于它在中國電商行業久經考驗的深厚淵源和實操經驗——且在不斷的更新當中——這為菜鳥國際快遞的業務本身提供了極高的洞察支持。
比如花西子就是菜鳥國際快遞的客戶之一,因為知道它的產品特點——口紅里含有自然提取物——所以無論是出口報關還是入境清關,菜鳥分布在全球六十多個口岸的數字化系統就能幫上很大的忙,杜絕遭到意外卡貨的現象發生。
04、物流的競爭力,就是商品的吸引力
頂級物流專家、克蘭菲爾德大學運輸研究中心主席Martin.Christopher有過一個金句:「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
這句話是在供應鏈逐漸成為「顯學」的背景里誕生的,同時也說明了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供應鏈出身的管理者擔任CEO,前端商品的競爭力,其實取決于后端供應鏈的強弱差別。
從物流的角度來看,它的核心價值其實就在于兩處,一個是有多快,一個是有多省,在很多時候,快和省之間是相互拉扯的,理論上你愿意出的錢越多,就能得到越快的配送服務,但在商戶——尤其是中小體量的賣家——眼里,如何取得性價比的平衡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換句話說,要么是同樣快的速度,價格可以更低,要么同樣的價格,送得可以更快,就像在和中小商家的交流里,菜鳥國際快遞打出了「用一杯咖啡的錢送全球」的直觀口號一樣,提升物流效率的意義不在于效率本身,而是供給和需求兩端都對此迫不及待。
菜鳥國際快遞的做法,是在分層產品上和全球頭部快遞公司形成差異化競爭,有些商家所在的市場對時效性要求不高,所以能夠接受2美金20天送達的產品,在費用上節省出一大截來,而那些客單價足夠高、擁有利潤空間的商品,則能夠選擇相對更貴但同時也更快的產品,享受極致的運輸速度。
比如五日達產品就是行業里首創的交付時限。一旦菜鳥國際快遞把五天送全球的模式也跑順了,將會對物流乃至跨境電商行業產生顛覆性的改變。
此前相關報道提到,菜鳥國際快遞業務如今在全球跨境物流領域已位居前列。說實話,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全球頭部快遞公司多是成立了幾十年的老江湖,菜鳥能夠在全球市場和它們扳手腕,靠的還是中國經驗,畢竟,不是每家物流公司都有過應對「雙十一」這種高彈性場景的歷程,也不是每個國家都和中國一樣享受到了基礎建設和數字化產業的長足回報。
05、外貿出海的生意不能容忍短板存在
就在這個月,菜鳥國際快遞升級了英國專線產品,把「承諾必達、晚到必賠」的模式發展到了這個歐洲大國。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統計,英國是中國跨境電商的第二大出口國,僅次于美國,菜鳥國際快遞專門針對英國市場再次提速,針對「高凈值客戶群」的意思相當明顯。
時間成本的降低,幾乎都是從物流全程的各個分段里一點點「摳」出來,國內攬收的同時在一個網點里完成存儲和分撥,每天都有包機從上海和香港直飛英國,到了英國后貨物直接進入海關倉,一邊分撥一邊清關,每一個小步驟節省幾個小時,加起來就是好幾天。
在某種程度上,菜鳥國際快遞是用做科技產品的思路來改造物流行業,這張全球物流大網背后,倚靠著一套完整的數字化技術支持,它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做不同的灰度測試,跑通了一個模式之后就考慮如何把它復制到全球,同時基于數據和技術能力來修改Bug、精進迭代,從源頭處改善跨境電商長期以來過于忽視配送品質的短板。
對于中國的跨境賣家而言,這是一個再明確不過的信號了。在中國制造出海的大機遇下,把中國的生產力投射到全球市場這件事情,我們做了很多年,為了避免木桶效應,每一塊板子都不能拖后腿,物流環節更是如此。為此,菜鳥國際快遞在時效提升、基建投入上付出了巨量的努力,把起點往前推了又推。
畢竟,大家等待物流革新的這一天已經太久了,要速度快,要經濟實惠,要品質好,要全鏈可控,什么都要的結果曾經是什么都做不好。但現在菜鳥國際快遞的交卷答案是,跨境商家想要的,他們都有,還更好。
十幾年的涓滴,終有商業的回響。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