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指導下,由中國外運主導運營的深圳“灣區號”班列開行首列鐵公聯運出口班列,率先在全國啟動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新模式,為大灣區企業出口降本增效開辟新路徑。
為順應現代物流發展形勢要求,打造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新產品,國鐵集團與海關總署于近期聯合啟動了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試點。中國外運充分發揮自身運營的“深圳-喀什”鐵路班列優勢,全程參與通關數據測試和首列鐵公聯運出口班列貨源組織工作。
該班列所運輸的貨物經鐵路運輸至喀什北站,換裝跨境貨車經伊爾克什坦口岸出境,途經吉爾吉斯斯坦,最終運抵烏茲別克斯坦。
在鐵公多式聯運模式下,貨物由鐵路運輸到達喀什北站后,不必再按傳統模式汽運至公路監管場并再次轉汽車至周邊公路口岸出境,可節省2-3天的轉運時間;同時基于海關全程信息監管,出口企業在深圳可一次性辦理報關和貨物查驗手續,一次性申報境內全流程物流信息,通關效率提升30%以上;另外,還可以滿足企業通過國際多式聯運將產品銷往中亞的全程物流需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新模式的實施,將有效加快粵疆兩地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兩地產業聯動,高效聯通兩地資源。
下一步,中國外運將與廣鐵集團、中鐵集裝箱公司、深圳國際控股等單位深化合作,做好鐵公、鐵海聯運出口組織,助力形成統一的多式聯運標準和規則,為粵港澳大灣區外貿企業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 ,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