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國船舶發布公告稱,擬吸收合并中國重工,股票自9月3日停牌。本次重組完成后,存續上市公司將成為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手持船舶訂單數均領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艦型造船上市公司。
9月2日晚間,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船舶”)發布公告,為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興裝強軍主責主業、加快船舶總裝業務高質量發展、規范同業競爭、提升上市公司經營質量,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重工”)正在籌劃由中國船舶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預計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本次交易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
今日,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簽署了《吸收合并意向協議》,主要內容如下:
1、中國船舶擬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 A 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
2、本次交易的具體交易方案、換股價格、債權債務處理、員工安置、異議股東保護機制等安排將由雙方溝通、論證、協商后,在正式簽署的交易協議中進行約定。雙方應積極給予另一方以必要的配合,全力推進本次合并,并完成正式交易協議的簽署;
3、本協議僅為雙方的初步意向協議,雙方在本次吸收合并中的具體權利義務以及各項安排以雙方最終簽署的正式交易協議為準;
4、本次交易的前提是雙方正式簽署的交易協議依據雙方的公司章程等有關規定履行相應程序審議通過,以及取得相關有權監管機構批準后方可正式實施;
5、雙方協商一致可終止/解除本協議。
中國船舶表示,因本次交易尚處于籌劃階段,有關事項尚存不確定性,經公司申請,公司證券自2024年9月3日(星期二)開市起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資料顯示,中國船舶是中國船舶集團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造船業務(軍、民)、修船業務、 海洋工程及機電設備等。作為世界航運業的伙伴,公司秉承“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強大的科研創 新實力、先進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制造工藝,不斷推出一系列大型綠色環保船型和船機新產品,持 續引領船舶工業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重工)是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作為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18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登記注冊。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復,公司于2009年12月采取公開發行股票方式向社會公眾發行股份19.95億股。2009年12月16日,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是按照黨中央決策、經國務院批準,于2019年10月14日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成立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86家,資產總額10066.16億元,員工20.5萬人,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范、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是我國海軍裝備建設的主體力量、全球造船業發展的引領力量、建設海洋強國的支撐力量,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業內人士認為,從業務層面來看,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的合并將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合并后的公司將擁有更為廣泛的產品線和更強的研發能力,將在全球市場上具備更強的議價能力,特別是在關鍵原材料采購和高端設備供應方面,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合并將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同業競爭。過去,兩家公司在某些領域存在業務重疊,彼此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體市場競爭力。通過此次合并,中國船舶集團將能夠集中力量,避免內部資源浪費,形成合力,提高市場占有率。
2019年11月2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
對于兩家公司而言,合并后無論在規模、技術還是市場影響力上都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這將為公司在未來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合并后的公司有望在更多國際項目中扮演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國際市場份額。
在全球造船業面臨需求波動和技術變革的關鍵時刻,合并后的中國船舶集團有能力引領行業發展,特別是在綠色航運和智能船舶領域。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造船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將為全球航運業的綠色轉型提供新的動能。
本文來源于海運圈聚焦,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