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第三方船管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包括OSM/SYNERGY/威爾森/FLEET船管在內一系列世界級的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都在通過各自不同的方式實現快速增長。
興起——融資困境催生需求
2008年之后,航運業面臨著較為嚴重的融資困境,船舶廠商、船東因以商業銀行貸款為主的傳統資金渠道收縮,在融資方面頻繁受挫,眾多企業為謀求生存與發展,開始向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尋求資金支持,投資銀行、私募基金、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成為金融船東并逐漸發展為航運市場中重要的參與者。
事實上,航運業在過去幾年經歷了較大變化,多起并購發生,不少航運公司也相繼破產。船東構成發生了重大變化,航運市場不再是傳統船東的天下。從干散貨船舶來看,據航運咨詢機構克拉克森的統計,2018年其訂單量前20的船東中,5家中資融資租賃企業榜上有名。
隨著金融船東、貨主船東的崛起,令行業更加關注第三方船舶管理的發展態勢與市場機遇。在華洋海事中心副總經理梁天才看來,船舶管理是技術與人才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專業的公司進行管理。2000年后,因中國航運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全球船舶數量激增,興起了新一波第三方船舶管理勢頭,為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專業且技術含量較高的第三方船舶管理有助于給船東帶來包括船舶資產增值在內的更大效益,節約管理成本,保障運營安全等。
不過,梁天才也坦言,我國的第三方船舶管理起步比較晚,與全球其他市場相比,船舶管理比較粗放、單一,中小型公司比較多,服務能力也與其他老牌機構有一定差距。此外,在全球化激烈競爭背景下,外資企業以及知名的國際船舶管理機構也給中國的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帶來了嚴峻挑戰。
優勢——洞悉市場管理精細
如今的航運業,銀行和融資租賃公司成為主要船東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Wilhelmsen Ship Management總裁Carl Schou就表示,“金融船東的增加將使得對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的需求更為迫切。”“一般情況而言,金融船東并不擅長技術和船舶的日常運營,或則他們根本也不喜歡介入這種‘力氣工種’,而這時候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就顯得恰如其分了。”
貝仕船管新加坡總經理Raymond Peter表示,“作為船舶管理人,我們必須更好的掌握市場情報,知道誰在那里,誰將進入市場,我們必須把耳朵貼在地面上以最先聽到動靜并迅速采取行動。”
另一方面,隨著船舶的安全以及環保方面的要求正在變得越來越高,因此船舶利益相關者(租船人,大油商,融資公司,保險公司以及船東)都希望更為專業的人來管理與自己利益相關的船舶。
這就增加了航運市場對船舶管理專業知識,對船舶進行有效監視和為船員提供及時培訓(比如,壓載水處理系統的使用,限硫規定如何去應對等)的需求。
另一方面,現在船舶管理的門檻也在逐步的提高,設立船舶管理公司所需要投入的時間,資金也更多。比如,船舶管理數字化,目前的全球最大的幾家船管公司都開發有自己的船舶管理軟件,比如Fleet船管的PARIS,以及貝仕船管的PAL系統等,這些世界級的船管公司光是其“IT”部門據稱都有上百人甚至是數百人。
比如,作為其服務的一部分,貝仕船管能夠提供MariApps船用解決方案,這是一種基于網絡的企業資源規劃軟件,允許船舶經理和船東在某一地方訪問所有數據和報告。然后可以進行數據分析以確定趨勢。“主要目標是防止事故再次發生。它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的存儲庫,它必須是活生生的,可持續的,并與我們的業務聯系起來。”
Wilhelmsen Ship Management總裁Carl Schou認為,這對船管行業非常有利。進入船管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這樣能夠淘汰掉一批原本就沒有把船舶管理當作主業,認真對待的市場參與者。
由于其專業性,以及航運業對于安全和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上較多“不具備航海經驗的船東”出現,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由于其專業性和不可比擬性,其市場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趨勢——整合并購浪潮洶涌
近日,世界10大船舶管理公司之一的Thome 船舶管理公司宣布與德國船東Carsten Rehder 成立合資公司管理這家船東公司旗下的船隊,并期望進一步擴大業務引進更多的船舶進行管理。
新的合資公司將主要負責Rehde旗下所有自有的和管理的集裝箱船、干散貨船舶以及多用途船舶的管理工作。
而在此前,今年6月,OSM接管了挪威最大的私人船東之一Kristian Gerhard Jebsen Skipsrederi (KGJS)的船隊管理業務。這筆交易包括了總計37艘散裝貨船和油輪,從技術上講,這些船都是由杰布森控制的集團管理的。
今年8月,作為世界最大船舶管理之一的OSM Maritime正式接過了挪威海工船舶船東 GC Rieber Shipping旗下由6艘船舶組成的船隊的管理權。
9月初,OSM再與挪威船王約翰弗雷德里克森旗下的Frontline Management 和OLDEN OCEAN GROUP LTD.達成協議,正式收購這兩家公司旗下的船舶管理公司。
近年來,船舶管理行業出現了一波整合浪潮。比如,中英船管Anglo-Eastern合并香港Univan;目前世界最大的船舶管理公司 V. Group更是進行了多次并購;來自德國的Zeaborn也增長快速并且渴望進一步的收購。
Olofsen表示,收購常常能帶來協同效應,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越大越美,越大越好正成為船舶管理行業的一個普遍被認可的信條。
除開直接的并購外,各家航運公司與其各自領域的伙伴,或上下游還通過各種形式的合作,組合來達到擴大業務規模的目的。
本文來源于泛珠三角,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