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各地限電限產對物流行業短中長期有何影響?

  國慶前,全國各地限電限產的消息成為朋友圈和新聞輿論場的焦點,從不完全統計看截至目前,全國16個省份均積極采取措施,通過“開二停五”、“限產90%”限電限產等方式來降低能耗。 化工、煤炭、鋼鐵、建材、紡織等高能耗行業將成為采取限電限產措施最嚴格的領域, 而同時這些行業是物流行業最核心的貨源方,對物流行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貨運量縮減、訂單減少,這樣“運力供大于求”的現狀就極可能會加劇惡性“價格”競爭;此外,交運物流行業本身又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用電大戶,也將成為本輪限電限產的重點行業,給本是不好過的物流行業造成雪上加霜。

  因此,全國各地限電限產短中長期究竟對物流行業具體在哪些區域、哪些細分領域產生哪些影響?以及影響會延續的周期有多久?就成為了本文將要給各位讀者進行技術分析的重點。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給物流行業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決策參考。

  01

  多省限電限產的核心原因

  在分析限電限產影響之前,我們先分析多省限電限產最核心的原因:

  原因1:煤電供不應求

  需求側:經濟復蘇,電氣化加速推升用電需求 從需求側來看,排除疫情的基數效應,今年的用電需求增速圍繞在7~8%之間,與2018年用電增速相似處于歷史上的相對高位,且2020年Q4出現10%+用電需求增速,但卻沒有出現大規模限電的現象。

  供給側:電煤價格加速上行,電廠庫存處于低位

  (1)電煤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發電企業虧損不斷擴大,煤炭產能利用率處于高位已達到73.1%,為近五年最高點。

  (2)庫存不斷走低,目前庫存同比已來到了近五年的最低點-42.6%。

  原因2:能耗雙控政策

  按照國家發改委8月17日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對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的雙控制)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今年上半年,僅有北京、天津、山東等10省市雙控目標整體進展較好,其余近20省均未達標。

  02

  多省限電限產的短中長期影響

  接下來本文從短期、中期及長期角度,分析限電限產對于整個物流與供應鏈行業的影響。

  影響1:華南、西南、華東和西北將是四季度政策重點控制區域

  綜合判斷,筆者認為“能耗雙控”短期內難以全面放松,短期可能微調,但實質效果待觀察;2021年Q4工業用電仍將偏緊。

  (1)供需端:2021年四季度用電預計仍將偏緊,華南、西南、華東和西北等地區拉閘限電可能加碼,因為重點預警省市通過拉閘限電降低碳排,短期煤炭進口難以放松且近期礦難不斷、安全督察持續偏嚴,秋冬枯水期水力發電下行,風電、光伏等能源發電份額有限,今年出現冷冬概率較大,居民用電可能增加。

  (2)政策端:結合發改委《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和《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 ,短期政策可能強化穩價保供和雙碳目標之間的平衡,會有預調微調,但能耗目標預警的省份實質效果待觀察。

  從各省情況看,后續有5大重點控制舉措:

  a、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增速(安徽、江蘇、甘肅、寧夏等);

  b、嚴格高能耗行業新增產能(遼寧、福建、浙江等);

  c、加強鋼鐵、煤炭、化工等行業耗能節能(山西、湖南、青海、上海等);

  d、重點產業嚴格實行能耗等量和減量替代(遼寧、浙江等);

  e、化重點行業能耗監控(江蘇、甘肅、吉林、湖南等)等。

  影響2:采用峰谷電價緩解短期壓力,物流行業需關注自身及3C電子、汽車等行業客戶生產運營情況

  筆者認為未來采用峰谷電價的方式來緩解階段性的電力短缺和電源結構導致的供需錯配問題(已經實施,后續進一步完善),因為峰谷電價一方面能夠優化需求結構,控制高耗能行業的用電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合理調控新能源發電的峰谷問題。

  對于物流企業來講:

  (1)特別要關注限電最嚴重的第二產業重工業客戶,尤其是3C電子及汽車制造行業這兩個過去兩年用電增速最快的細分行業,此類客戶停產減產對物流公司收入的影響;

  (2)交通物流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用電量第二大行業,大概率成為重點政策管控對象,因此物流企業一方面需要與政府確認本企業是否納入停電范圍,一方面需要在生產運營環節做好錯峰生產的應對規劃,例如:廣東省建議第三產業用戶高峰時段減少用電。

  影響3:限電限產會導致出口商家成本抬升、抑制業務發展,需關注服裝、汽車等出海行業變化

  1、筆者認為目前“中國出口的產能過多,導致出口價格偏低,而能源、資源價格偏高,所以中國出口多但是不賺錢,因此需要能耗雙控來提高出口價格,從而避免被美國割羊毛”的限電限產是國家下的一盤大旗的觀點是不準確的,限電限產集中于上游會導致原材料漲價、下游成本抬升,抑制出口商家利潤及業務。

  2、通過對比疫情以來一年海關總署商品出口數據,剔除上游直接耗能較大原材料產業外,跨境物流企業需重點警惕未來半年汽車、家具、服裝等量增價跌的“產能陷阱”行業受到的沖擊,而對于醫藥、家電、手機及汽配等高附加值客戶出海機會。

  影響4:未來五年我國電力供需缺口將持續存在,2024年進入最嚴重階段,但同樣孕育產業機會

  1、在電源結構轉換的過程中,我國電力供應增速將持續低于電力需求增速,因此未來五年我國電力供需缺口將持續存在:節奏方面,2022年隨著經濟回落缺口有所彌合,但2024年附近可能才是缺電最嚴重的階段。

  2、后面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完善,儲能等配套設施的滲透率提升,缺電將逐漸緩解,其中將帶來清潔能源技術革命的戰略大機遇,包括新能源、新能源車、儲能、新材料(能源金屬、化工)等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機遇。

  (1)新能源車產業鏈:新能源車市場高速增長,相關車企潛力可期;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推動產品升級;

  (2)儲能:在電源側平抑出力波動促進消納,在電網側削峰填谷減小峰谷差,在負荷側峰谷電價套利減少電費,因而有望實現廣泛滲透;

  (3)化工:以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消費端電動車、氫能源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領域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帶動新能源產業鏈;

  (4)中新材料產品:需求快速增長,如光伏產業鏈中所需用到的輔料光伏膠膜、風電葉片主材玻璃纖維以及新能源車動力電池中所需要用到電池材料。

  總之,限電限產之所以沸沸揚揚,歸根到底是觸碰到了經濟發展、生產生活的“中樞神經”。但我們物流人要堅信,國家此次“壯士斷腕”而沒有“補窟窿”是再次明確了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向新興節能智能制造發展的堅定決心。

  而對于物流供應鏈行業和企業,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挑戰在于短期訂單下降以及自動化、新能源投入的痛,但長遠看只有伴隨并服務好產業升級的物流供應鏈企業才是下個15年的贏家。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政府政策,限電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