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價格戰結束一年之后,快遞行業更為殘酷的戰斗正在開啟。
表面上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快遞企業們開始紛紛調高單票價,結束了價格戰。多家快遞企業紛紛扭虧為盈,盈利能力迎來顯著提升。而在資本市場上,從去年八月開始,快遞行業上市公司們股價迎來了一波顯著大漲。
從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這一年間,圓通快遞業務量穩定增長,利潤水平修復持續領先,其股價漲幅高達109.38%。申通快遞同樣受益于利潤的迅速增長,區間股價漲幅達到63.21%。
不過,這一片祥和只是表象。隨著價格戰結束,快遞企業們紛紛加速了自身布局,迎接下一場戰爭。
在行業整合上,去年9月,順豐斥巨資146億元完成對東南亞快遞巨頭嘉里物流收購,持股51.8%;12月,極兔速遞以68億元收購百世快遞國內業務;今年8月,京東物流完成收購德邦控股股本權益的相關交易。
在業務拓展上,中通上線即時快遞物流共享平臺“快弟來了”,以跨省最快24小時送達、偏遠地區48小時達的承諾殺入順豐和京東腹地。同時,順豐經濟性快遞品牌豐網速運正式推出,京東與抖音電商達成服務合作,與“三通一達”開始對轟。
可以看到,在快遞價格戰結束一年之后,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變成一場多維度的全面戰爭。相比于單一的價格戰,這場戰爭或許會更為殘酷。
01
快遞進入后價格戰時代
作為一個規模和成本驅動的行業,快遞從出現以來就與“價格戰”深度綁定在一起。近年來,隨著市場龍頭順豐猛攻電商快遞業務,加之極兔以黑馬姿態沖擊國內快遞市場,快遞行業進入了殘酷的價格戰之中。
從2021年開始,各級政府不斷出臺政策規范快遞行業競爭并保護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8月底,各大快遞企業自9月起集體上調派件費,這一輪“價格戰”正式進入尾聲。
價格戰結束一年以來,快遞行業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一方面,價格戰結束,快遞企業單票收入提升,帶動企業利潤水平實現增長。
從2021下半年以來,快遞企業單票收入實現了顯著提升。今年Q2數據來看,順豐單票收入15.54元,同比提升2.8%;中通不含派費單票收入1.34元,同比提升10.5%;圓通、韻達、申通單票收入分別為2.59、2.53、2.55元,在還原菜鳥裹裹規則變化影響后,同比增幅分別為15.5%、22%和14.9%。
在利潤層面,今年上半年中通快遞扣非后凈利潤為28.1億元,同比增長37.0%,目前處于領先地位。順豐扣非后凈利潤達21.5億元,同比增長550.2%。圓通、韻達、申通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7.1、5.33和1.65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87.5%、36.4%和198.1%。可以看到,伴隨著價格戰的結束,快遞企業利潤水平迅速修復,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另一方面,價格戰結束后,快遞上市公司們在資本市場上也迎來了估值修復。
數據來看,從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這一年間,圓通快遞業務量穩定增長,利潤水平修復持續領先,其股價漲幅高達109.38%。申通快遞同樣受益于利潤的迅速增長,區間股價漲幅達到63.21%。相對而言,韻達股份高開低走、中通快遞(美股)上市時間較短,其區間股票漲幅分別為9.61%和-6.74%。
整體來看,價格戰結束一年之后,快遞行業整體進入了更健康的發展通道。龍頭企業們單票收入明顯提升,盈利狀況顯著改善,行業擺脫了單一的價格戰,進入了服務質量、成本優化的綜合性競爭,資本市場對快遞行業價值也給予了更高的預期。
不過,這僅僅只是表象。
02
行業分化正在加速
價格戰的結束,似乎讓快遞行業進入了“人人都有肉吃”的大好局面。但是,吃肉也分大塊小塊,有的企業只能喝湯。事實上,快遞企業們開始迅速分化。
在上一輪價格戰中,受極兔崛起影響,快遞服務品牌CR8由2020年3月的85.9%持續下滑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80%左右。在本輪價格戰結束后,今年6月快遞企業CR8已經回升至84.7%。
其中,中通保持強勁增長,6月市占率已經達到22.3%,優勢進一步擴大。從2018年至2022年,中通市占率第一,韻達市占率第二,但兩者差距已經從2.8%持續擴大至今年的5.6%。可以說,中通憑借在中轉場、運輸車輛、自動化設備等環節的巨大資產優勢,已經初步奠定了市場龍頭的穩固地位。目前來看,中通的領先地位難以被撼動。
而在成本和盈利能力層面,快遞企業也出現了顯著分化。
本質上講,如快遞這樣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同時具備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其核心邏輯即在于通過大量資本投入,打造更為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網絡體系。也即是說,成本一直都是判斷快遞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今年上半年,三通一達中,韻達和圓通單票成本均為2.33元,申通為2.44元。但圓通本身有著更強的產品定價能力,其單票快遞毛利達到0.27元,而韻達和申通單票毛利則分別為0.20和0.12元,三家企業單票扣非凈利差距更為明顯,分別為0.21、0.06和0.03元。
中通快遞收入中不含派費,在統計口徑上差異較大,但其今年上半年不含派費毛利達到0.33元,單票扣非凈利為0.25元。
可以看到,就算在“三通一達”中,中通和圓通也憑借自身在物流體系上的高效率,實現了數倍于韻達和申通的單票凈利潤。而隨著價格戰逐漸結束,快遞企業們之間的效率差距將體現得更為明顯,更低成本的快遞企業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會。
實際上,在快遞這個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且同時具備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的行業,在不出現戰略失誤及嚴重意外情況下,行業龍頭的優勢會持續擴大,在更多訂單支撐下統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快遞物流體系,實現更強的競爭力。
03
快遞行業的全面戰爭正式打響
單一的價格戰結束后,快遞企業們又開啟了新一輪軍備競賽。
事實上,價格戰的緩和,從某種程度也為快遞企業們帶來了強化優勢或補齊短板的關鍵窗口期。
2022年上半年,順豐、中通、韻達、圓通、申通資本開支現金分別為64.9、33.4、15.8、23.2及11.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9.3%、25.9%、46.4%、4.3%和5.8%。
自快遞價格戰緩和之后,快遞企業們在倉庫、轉運中心、運輸工具、自動化分揀設備、計算機及電子設備等固定資產領域的投資均有所下滑。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圓通和申通資本開支下滑并不明顯。
原因很簡單,在快遞網絡統籌和基礎建設方面相對更弱、整體規模更小的申通,需要抓緊時間補齊短板,正在大力建設轉運中心,加大在自動化設備及干線車輛方面的投入,同時落地精細化管理、推動全鏈路降本增效,在運營效率上追趕同行企業。
而圓通本身具有自營航空優勢,在中轉場地上也領先于韻達,僅次于順豐和中通,但在自動化分揀設備和運輸工具上距離韻達仍有較大差距,也需要在這兩個領域增強實力。除此之外,圓通快遞也正在布局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快國際、航空業務聯動、融合發展。
除這兩家公司之外,其他快遞雖然在資本開支上有所下滑,但都在迅速完善自身業務布局,打造全方位競爭實力。
具體來看,行業龍頭中通偏向于圍繞快遞業務建立生態圈,目前已經形成由中通快遞、中通快運、中通國際、中通云倉、中通兔喜、中通冷鏈、中通星聯、中通金融、中快傳媒、中通智能等板塊共同構建的生態布局。而在今年上半年,中通即時快遞物流共享平臺“快弟來了”上線,再次沖擊中高端時效件市場,直接對標順豐和京東。
順豐控股的鄂州機場目前正在建設之中,建成后將顯著提升其空運服務能力。此外,順豐通過收購嘉里物流,布局貨運代理及國際業務;經濟性快遞品牌豐網速運正式推出,直指“三通一達”電商件腹地。
此外,極兔在收購百世快遞,完善業務版圖后,近期開始拓展跨境電商和海外市場。京東物流收購德邦股份,拓展大件零擔和快運垂直市場,同時與抖音電商達成合作,進軍電商物流市場。
可以看到,隨著價格戰的結束,快遞企業們一方面開始加速分化,另一方面則在補齊短板的同時,完善布局。
隨著快遞企業們開啟多維度競爭,新一輪戰斗開始打響:僅覆蓋電商領域的單一價格戰結束,開始進入了一個覆蓋快遞、快運、跨境及海外物流體系,比拼綜合成本的長期全面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巨頭們之間很難會再有收購并購,只有靠成本和服務競爭的成王敗寇。快遞行業究竟鹿死誰手,依然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