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主管,常規來說是庫內業務運營的總體負責人,他的個人工作水平將直接反應到倉庫的日常反應當中,可以說是倉庫業務方面的核心人員。
主管的日常工作較為龐雜,涉及到庫內庫外的方方面面,稍微出現一點問題,可能會導致企業整體業務受到影響,損失很大。
因此說,倉庫主管的價值首要體現在穩字!
作為供應鏈的中樞的倉庫部門,一定不能出現大的問題,否則后果很嚴重。倉庫主管首要的精力要放在維系平日里的基本運作業務的穩定上,不能出大的紕漏。
所以,倉庫主管一定要將業務的巡檢過程納入到日常工作當中,以確保倉庫日常工作的正常運營。
有些人喜歡將此類工作下放,認為自己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這樣想也沒有什么大錯,但是長期脫離庫內基本面的情況下,你確定能夠把控日常的作業情況嗎?未來一旦工作狀態較緊張的情況,你能不能立刻對人力做出估算?
因此我們一定不能“犯懶”,將巡檢放到自己的日常工作里,如此才能夠做好主管工作。
下面我們來說說怎么制定比較靠譜的巡檢流程:
首先,巡檢是為了發現問題,出發點是能夠從細微的問題中推導出背后的原因,在指定巡檢流程時一定要遵循這樣的原則來指定,否則就是“面子工程”。
像日常說的庫區和庫位內是否整潔,地面是否無雜物體現著員工的整體工作面貌;作業用具(如叉車)是否用完后歸到原位體現了是否遵守規定,小組長是否上心去約束員工;破損過期貨物會否及時提交則體現了你本身的管理要求;同庫同品類貨物是否按照臨近原則進行庫位碼放體現了員工的培訓是否到位等等。
上面舉的這些例子背后都是有目的性可尋,在我們制定巡視表格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突出自己重點要關注的問題,合理制定巡檢流程。
發現問題后,要及時的分析并解決問題,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避免此類現象的繼續發生,至此我們可以依據我們的工作焦點,制定出靠譜的巡檢流程了。
及時處理問題很好,但如果用有效制度引導、約束相關人員可能會更好。
什么時候需要制度?需要什么樣的制度?
庫管理制度是指對倉庫各方面的流程操作、作業要求、注意細節、6S管理、獎懲規定、其他管理要求等進行明確的規定,給出工作的方向和目標,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跟巡檢一樣,我們的制度要突出目的性的原則!
如果我們的倉庫部門剛成立,整體業務剛剛成型。我們的制度應該適度“寬松”一些,抓大放小,將貨物數量、安全性放到第一位,其他方面可以適度寬松一些,讓員工先適應起來。
當業務已經開始到一定階段后,就需要正規的制度,此時我們就需要問自己:制度設計的目標,用來解決什么的?
同時在制度方面要針對不同部門、職級方面的區分,解決人員結構層次級別差異性(做好該做什么?需要哪些崗位來做?誰來做最合適?等方面的思考)
先是從崗位上劃分:
倉庫管理員負責物料的收料、報檢、入庫、發料、退料、儲存、防護工作;
倉庫協調員負責物料裝卸、搬運、包裝等工作;
采購部和倉管部共同負責廢棄物品處理工作;
倉管部對物料的檢驗和不良品處置方式的確定;
然后就是圍繞目標性的制度制定:
首先是貨物保管方面:物資擺放整齊、庫容干凈整齊同時需要依據平時的庫區劃分進行貨物的上架工作;倉庫管理員對常用或每日有變動的物資要隨時盤點,若發現數量有誤差須及時找出原因并更正;庫存信息及時呈報。須對數量、文字、表格仔細核對,確保報表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貨物的出入庫方面:入庫要按照送貨單上的數目將材料清點清楚,發現有異常情況必須向你的主管匯報,得到指示意見后遵照執行就好了,經質檢人員檢驗合格后,就辦理入庫手續,開具入庫單,登記進銷存帳或錄入WMS或ERP系統;出庫時庫管員根據進貨時間必須遵守"先進先出"的倉庫管理制度原則,庫管員憑領料人的領料單如實領發,若領料單上主管或總經理未簽字、字據不清或被涂改的,庫管員有權拒絕發放物資。
以上僅涉及了庫內業務的一些方面,具體情況我們可以根據相應的庫內情況詳細制定。
制度是死的,背后的目的是“活”的,我們要時刻牢記制定一套制度的目的性,把我們要實現的目標,需要避免的問題都納入到制度里,通過制度的力量來提高公司的運營水平,如此才是高手的姿態。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