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設計需要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是倉庫規劃設計的前提工作。倉庫設計規劃只有基于全面而準確的數據分析,才有可能成功。
對倉庫的數據進行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清產品的特性,明確企業的要求,為以后的規劃設計提供數據支持。
數據分析的四個維度
產品分析、數量分析、流程分析和時間分析。
產品分析主要涉及對產品種類和訂單件數的分析,其目的是為了對產品進行分組,使得在倉庫布局時,能夠將擁有共同特性的物品歸類存放,以便存取和管理。
比如針對服裝電商倉庫,根據產品種類,有男裝、女裝、童裝的分類,有內衣、外衣和箱包的分類,然后繼續細分有春秋裝、夏裝、冬裝。
所以在對倉庫進行規劃設計時主要考慮如何對這些服裝進行落位布局。
在做整體的倉儲規劃前,通過采集一段時間的關鍵數據,比如商品信息、日均單量、作業效率、庫存存量等。
通過對訂單件數的分析,分析訂單的出貨特點和業務規律從而初步判斷出所需倉庫的規模、倉庫類型、貨架的類型和數量、設備和包材的選擇以及人員的配置和業務流程等。
同時要分析日常的數據和大促活動時的數據,從而綜合考慮各項數據來創建倉儲模型。
數量分析主要涉及對物品的需要總量和訂單總量的分布的分析,其目的是為了確定倉儲面積和設施設備的數目。
以服裝電商數據為例,其每天的出庫訂單為1萬~1.2萬單,件均1-2,所以每天的發貨件數為1萬~2.4萬件。
在進行倉儲能力規劃時,應使其庫存能夠滿足每天最大的發貨件數2.4萬/天。
而由于外衣的季節性特點,在不同的季節倉庫接受的紙箱數也將是不同的。
在冬天,較少的紙箱包裝能力將會使得倉庫處理的紙箱量急劇增加,這要求倉庫的入庫分揀能力相應地提高。
不同的季節,倉庫每天對外衣的需求量相同,但由于紙箱數量不同,工人的工作量也大不相同。
在倉庫規劃與設計中,我們經常采用兩種措施來平衡這種來貨量的搬運、分揀工作。
以冬季的最大來貨量來設計入庫卸貨、搬運及分揀能力。其入庫卸貨、搬運及分揀的設備和人員以日到紙箱1224個為標準設計。
平衡四季運量,通過庫存方法,在春夏秋三季(應主要在秋季)適當運輸并存儲冬衣,降低冬季每日來貨紙箱量。
若把冬季來貨紙箱量平衡到其他三季,則平均每季每日來貨紙箱量為210-504;
若把冬季來貨紙箱量平衡到秋季,則冬季每日來貨紙箱量為310-744;
可見,適當的平衡運量,可以大大緩解其在高峰時期的運量和入庫卸貨、搬運及分揀能力。
電商平臺每天出單1萬-1.2萬,每單1-2個SKU,則出貨的包裝處理量為每天1萬-1.2萬件,按照最大需求量計算,倉庫出貨揀選和復核的工作量為每日1.2萬個包裹。
流程分析包括對作業流程和作業設備的分析,其目的是為了優化作業流程、確定作業裝備。
在倉庫作業設計中,應遵循持續流動原則。
產品從入庫、保管、出庫應是穿過庫區、連續向前流動,實現從庫區一端入庫,在中間部位保管,從另一端運出。
減少物流交叉,盡量避免迂回搬運,可以減少出入庫移動距離,充分利用儲存空間,縮短作業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通道設計也是倉庫規劃的重要內容。
通道布置的合理與否,將影響倉庫作業和物流合理化,以及生產率的提高。
通道設計不合理,會造成作業場地的擁擠阻塞、生產不安全、甚至影響機械作業率。
對于周轉較慢、存貨周期較長的倉庫類型,進出庫作業較少,可以適當壓縮通道等非儲存面積,提高有效面積利用率,儲存更多貨品,增加營業收入。
同時,儲存性倉庫以保管業務為主,可以適當提高倉庫保管員勞動量定額,減少人員配備,降低成本。
對于周轉較快、存貨周期短的倉庫類型,進出庫作業頻繁,需要預留充足的周轉區,通道流暢,有效提高商品的運轉速度;
流通性倉庫需要適當增加相應設備設施,降低員工作業強度,提高員工忠誠度和熟練度。
時間分析主要涉及對作業流程的分析,目的是確定作業人員和裝備的數量。
作業時間可以有效地反映作業方法的優劣,作業效率的高與低。
作業時間作為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資料被廣泛應用于各管理層面,調查分析作業現場的作業時間有以下三個目的:
通過對倉庫各流程環節的作業時間進行分析,持續改善作業現場作業效率。
按照上述四個方向上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很好的把握住倉庫設計的準繩,極大的提升設計水平。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