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世界貿易量的不斷增長,港口擁堵問題愈發嚴重。歐洲、北美東西岸等多個港口均出現過擁堵、停擺等現象,2017 年4月,世界集裝箱第一大港上海港也同樣發生過轟動全球的港口擁堵。由此,港口擁堵問題又重新引起了業界的關注。港口擁堵必會導致船期延長,運輸成本增加。船公司在考慮運費成本時,不得不把由港口擁堵造成的損失轉嫁給貨主,例如收取各種附加費等,最終還是由消費者為其買單。
一、港口擁堵產生的原因
自2002 年美西港口碼頭工人罷工導致洛杉磯、長灘港碼頭嚴重擁堵引起全球的關注,現如今港口擁堵已經習以為常。例如,西北歐的鹿特丹、安特衛普、漢堡、南安普敦和費力克斯托等港口,地中海的比雷埃夫斯、薩洛尼基、伊斯坦布爾和塞得港等港口,北美的溫哥華、波士頓等港口,南非的開普敦、德班,澳洲的悉尼、布里斯班等港口都相繼出現過堵塞。亞洲近年來也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擁堵,如吉大港、上海港,特別是2017 年上海港發生的海上擁堵,至今都讓貨主心有余悸。
但是很顯然,造成港口擁堵的因素有很多:與船舶相關的因素主要有船舶裝載計劃效率、艙位超配載、船舶大型化和航運聯盟化、船舶共享、空箱調運、航線調整、大型船公司破產等;與港口相關的因素主要有港口碼頭基礎設施不足、港口生產效率水平、港口集疏運體系不完善、港口信息化水平低等;還有其他因素,如惡劣天氣(大霧、暴雨、臺風等)、勞資糾紛(碼頭工人、卡車司機等罷工)、貨物意外激增、進出口貨物大幅提升、港航企業與行政部門配合不密切等。如表1 所示,曾經發生過擁堵的幾大港口,其中北美港口因工人罷工而發生港口擁堵的情況頻繁。
表1 主要港口擁堵原因分析
二、港口擁堵的影響
1. 直接影響經濟效益
第一,港口擁堵影響港口作業效率,造成船舶掛靠港口的時間延長,增加了船舶綜合運輸成本。例如,東方海外(OOCL)租入1 艘1.1萬TEU 的集裝箱船,租金約在18 000 美元/ 天,如果因為港口擁堵延誤1 個星期的話,僅僅租金就是巨大的損失,更別說加上其他的費用,如停泊費、燃油費、人工成本等。第二,在港口擁堵的情況下,港口生產能力不足,港口碼頭最大限度組織碼頭作業機械,增派作業人員,組織突擊隊,不僅增加了港口的運營成本,還增加了港口生產管理的難度。
2. 擁堵蔓延至周邊港口
港口擁堵必然會增加船公司的運營成本,當港口擁堵到一定程度時,船公司寧愿選擇取消船舶掛靠港口的計劃,或者轉移至周邊港口掛靠,尤其是對送達的貨物具有較高時效性的貨主,更希望快速地把貨物裝船或卸船,為此,港口擁堵將蔓延至周邊港口。例如,2017 年上海港的擁堵已經蔓延至青島港、寧波舟山港。
3. 貨主造成直接損失
港口擁堵不但對港口自身以及船公司產生負面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其上下游產業,港口擁堵嚴重時造成貨物的積壓,擁堵時間較長甚至會錯過貨物的銷售時間而使食物腐爛、額外運輸費用增加等。
4. 其他影響
近年來,港口擁堵逐漸成為限制港口發展的“瓶頸”,威脅著港口航道通航安全,不但給承運人的正常運輸帶來困擾,同時也給貨主的正常商貿活動帶來極大不便。此外,港口擁堵還會造成港口貨源流失,海運業務相關系統紊亂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港口擁堵造成的貨運費率、集裝箱運價不斷上漲,嚴重損害海運業及物流供應鏈的正常運作。
三、解決港口擁堵的建議和對策
1. 加快建設自動化碼頭,打造新型“智慧港口”
為了提高港口碼頭作業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近年來,許多集裝箱碼頭開始打造全自動化碼頭,如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均已投入運營,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預計2017 年年底投入運營,這將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碼頭。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碼頭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與傳統碼頭相比,自動化碼頭可以有效緩解港口碼頭的擁擠問題。例如,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2 個泊位,后方生產控制中心9 個遠程操控員承擔了傳統碼頭前沿60 個人的工作,減少人工約70%,提升作業效率約30%,設計作業效率可達每小時40 自然箱,堆場利用率提升10%。另據上港集團相關人士介紹,他們正研發一套與自動化碼頭相配套的集卡運輸預約平臺,好比是“集卡滴滴”。未來通過此系統,將改變現在集卡隨機進場提送箱,改善港區碼頭作業時而擁擠、時而設備閑置的情況,并有望緩解港口周邊的道路擁堵。此外,洋山深水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最大的亮點就是將首次采用最新一代自動化集裝箱裝卸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管理控制系統,也就是由電腦控制橋吊來裝卸集裝箱,用無人駕駛的自動轉運車替代現在碼頭上的集卡,碼頭上將實現全部自動調度,極大地提高港口生產效率,減少船舶在港的停泊時間,有效緩解港口擁堵的局面。
2. 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集裝箱船舶大型化使單船載箱量劇增,造成大批量集裝箱同時到港,給港口的集疏運能力帶來了挑戰,需要港口快速將卸下的集裝箱從碼頭前沿疏散至碼頭后方堆場并快速運送到內陸腹地,以防港口造成擁堵。在集裝箱船舶大型化背景下,集裝箱樞紐港和干線港吞吐量將迅速增加,目前集裝箱港口的集疏運仍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國集裝箱運輸的發展。為此,我國港口應加強港口物流技術發展,以多式聯運為核心,構建干—支運輸格局,推進江海聯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水水中轉業務,建立完善的集疏運體系,這是解決港口擁堵的重要途徑。
3. 加快推進港口資源整合步伐
隨著各港口業務的不斷發展,周邊港口競爭日趨激烈,為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港口群內港口間協調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明確港口功能定位和分工,建設錯位發展、合作共贏的港口群,加強港口資源優化整合,提升港口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形成功能互補、集聚高效的港口、航運、物流設施和航運服務體系,提升港口群的國際競爭力,從而有效減少港口擁堵。
4. 改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港口生產組織效率
集裝箱數量的增加對港口航道、泊位水深、航道水深、前沿水深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與之配套的岸橋、拖船、引航員配備等構成新的挑戰,為了提高港口生產效率,減少港口裝卸作業時間,縮短船舶在港時間,減少港口擁堵,港口應加大投資力度。一方面,進一步提高航道通航能力,改善港口的水深條件;另一方面,完善港口碼頭的配套設施,提高港口碼頭裝卸效率。此外,要開展精細化生產組織,提高港口生產組織效率,縮短船舶在港作業時間,縮短非作業停泊時間,如靠泊后開工待時和完工后離泊待時等。
5. 優化口岸通關環境,提高軟環境服務水平
影響港口運作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港口通關等軟環境的服務水平,大量貨物的進出導致口岸服務工作量的增加,在通關高峰期易導致通關口岸擁堵,優化目前口岸服務的監管模式和服務流程是貨物能夠快速集散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港口擁堵問題的重要保障。
6. 加強港航深度合作,提升運輸服務水平
港口與航運企業應加強溝通與交流,在法律與政策法規允許的條件下,實現資源結構的調整與重組,構建合作聯盟機制,走合作共贏之路,協調海關、國檢等口岸單位,共同為客戶提供便利措施,提供良好的口岸通關環境,提升運輸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