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物流行業大火的就是冷鏈物流,但是中國的冷鏈市場并沒有完全得到開發,因為中國的冷鏈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中國的冷鏈物流進展緩慢。
相比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大約2007年才開始有了一些冷鏈業務,彼時成立的公司名稱中也沒有“冷鏈”一詞,大多冠以“低溫”、“冷藏”之名。
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才真正意義上為冷鏈市場發展點燃了一把火,一些具備冷鏈業務基礎的企業成為奧運會配送商,提高了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服務能力,這些企業開始意識到,冷鏈物流前景可期。
2008-2010年,國家從立法層面、發展規劃、產業調研等方面促進冷鏈的發展。先后出臺、實施了《食品安全法》、《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中物聯冷鏈委” 行業協會成立了以后推出《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比較全面的分析了當時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
此時,國際冷鏈企業也相繼進入中國市場,比如招商集團與美國冷鏈巨頭“美冷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三井集團投資錦江低溫等。
2011-2013年,物流“國八條”出臺,冷鏈行業趨于穩定,新興業務嶄露頭角,京東商城、1號店、“沱沱工社”這類電商企業相繼試水冷鏈、宅配業務。
2014年以后,冷鏈需求和服務雙雙升級,生鮮電商的崛起賦予了冷鏈產業新的商機;同時,新的政策環境、互聯網機遇、資本渠道和經營模式,使整個行業面臨新常態。
當前,與世界上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的冷鏈流通率較低。所謂冷鏈流通率就是指在物流過程中,采用冷鏈物流占所有物流的比重。
例如歐洲、美國以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冷鏈流通率約為95%~98%,易腐食品的冷藏運輸率已經超過90%,某些產品(如禽獸、蛋奶等)冷鏈流通率達到100%。
而國內仍然有大部分生鮮農產品在常溫下流通;部分產品雖然在屠宰或儲藏環節采用了低溫處理,但在運輸、銷售等環節又出現“斷鏈”現象,全程冷鏈的比例較低。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為35%、57%、69%,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差距較大,尤其是蔬果和肉類產品。
冷鏈流通率較低引發貨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腐率”較高,在食品運輸中非常典型。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5年我國果蔬類、肉類和水產品類的“流通損腐率”分別為25%、12%、15%,而歐美發達國家的“流通損腐率”僅5%。高“流通損腐率”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增加企業的成本。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調查顯示,我國由于冷鏈系統不完善造成每年約有1200萬噸水果和1.3億噸蔬菜被浪費,總價值至少為100億美金。
冷鏈主要基礎設施包括冷庫和冷藏車,根據全球冷藏庫協會(IARW)公布的2016年全球冷庫容量報告,2016年全球冷藏庫總容量達到6億立方米,相比 2014年增長了8.6%。
在新興市場上,新建冷藏庫及容量增長顯著,特別是中國和印度。2016年末我國冷庫存儲容量已經達到1.05億立方米,僅次于印度和美國,2017年全國冷庫總容量約為4775萬噸,折合11937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3.7%,但我國人均冷庫占有量仍處于較低水平。
城市居民人均冷庫保有量是衡量國家冷鏈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2016年荷蘭繼續成為城市居民人均冷庫占有量最高的國家,為0.96立方米/人,英國、新西蘭、美國、毛里求斯、加拿大、印度、烏茲別克斯坦等都超過0.3立方米/人,而我國2016年城市居民人均冷庫保有量僅0.132立方米/人,2017年城市居民人均冷庫保有量上升至0.147立方米/人,絕對水平仍非常低。
人均冷庫保有量較低雖然與我國人口基數眾多、飲食習慣等有直接必然的聯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反映我國的冷鏈基礎設施不完善。
除了冷庫資源不足外,我國冷藏車數量也很少,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網數據,2014年我國公路冷藏車保有量為8.8萬臺,日本為15萬臺,美國25萬臺,我國冷藏保溫汽車占貨運汽車比例僅0.3%左右,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
在美國和日本,平均每千人配有1輛公路冷藏車,而2014年中國每1.47萬人才配有1輛;截至2017年底,我國冷藏車保有量接近13.2萬臺,每1.05萬人配有一輛,對比2014年的每1.47萬人一輛,年復合增長率為11.87%,然而人均水平仍與發達國家相去甚遠。
總體來看,我國冷鏈物流存在“不經濟”的特點,冷鏈物流成本比普通物流高出40%~60%,主要是由于預冷環節缺失、經營分散、運輸網絡落后、缺乏有效信息管理系統造成。
預冷環節缺失,不經預冷的果蔬貨物在流通環節“損腐率”高達25%~30%,大幅提高了單位果蔬冷鏈成本;經營分散縮小了每家冷流物流企業的運輸量,造成較高的冷庫空置率,提高了冷庫的單位使用成本;同時,運輸網絡落后,物流集散中心布局不合理、信息系統落后也是造成高額運輸成本的重要原因。
目前冷鏈行業面臨初期投資成本高、運營過程中返空率高、運輸單價低等“兩高一低”問題。
在我國,要建造一個5000平方米沃爾瑪標準級冷庫需要2000萬元以上資金投入,運營中由于雙向物流符合不平衡,空返率高達98%,單位的運輸成本是普通物流的2倍以上,而運單價只能高出后者20%~40%,我國冷鏈物流業務的利潤率僅8%,物流企業常溫運輸業務的利潤率為10%,而發達國家冷鏈物流業務的利潤率高達20%~30%。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獲利能力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已經知道我國目前的冷鏈現狀并不是特別好,一·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二·冷鏈流通率低損腐率高,三·冷鏈基礎設施發展不完善,四·冷鏈物流運輸成本較高,這都是中國目前存在的問題。但是中國冷鏈物流的前景還是特別大,因為市場特別特別缺少冷鏈物流,希望以后中國的冷鏈物流也可以像中國的快遞一樣世界第一。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更多有關優質物流公司、物流專線,全國貨運信息,線路推薦,發貨技巧知識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