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京東集團將旗下物流能力向社會企業開放,這被認為京東邁向全面開放的最初一步。現在京東又打出了另一張牌:開放個人快遞業務。
這個對京東物流來說全新的領域正進行著歷史上最大規模漲價潮,就在電商超級節日雙十一到來前夕,中通快遞宣布對個別地區調價后,多家快遞公司先后跟進。
不過好消息是,國內社會物流費用與GDP比率已經連續5年保持下降走勢,今年上半年更是進一步降至14.5%,這個成績是在人工成本快速提升的前提下取得的,有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北京地區快遞員平均收入近萬,甚至有快遞公司開出萬元以上月薪(不含送件費)。
在這樣的數字背后,是物流企業對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幾家龍頭物流企業已經擺脫傳統信息化水平較低的物流體系運作,初步實現智能化、自動化運作。
這正是京東物流核心競爭力之一,據京東物流方面介紹,在正式獨立運營后京東物流集團結合多項技術已經搭建起了“物流+互聯網+大數據”相融合一體化產業生態平臺。
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對《深網》表示:“個人快遞業務是在現有基礎設施及網絡基礎上進行的,個人快遞業務加入會讓京東物流業務場景更加豐富多元,京東物流將在現有能力基礎上不斷提升。”
更重要的是,伴隨著京東物流運算能力和配送能力提升,曾經被認為是京東物流最重要的短板“配送空返”,或許將通過個人快遞方式得到有效解決。
在京東物流宣布開放個人快遞業務的發布會現場,一切都顯得順其自然。事實上,“京東快遞”小程序早在9月份時就已經上線,承接個人寄件快遞業務。進入小程序后,填寫寄件、收件人的信息,可以選擇上門取件,也可以選擇自己送到臨近的服務點。
更早的消息來自今年年初,當時即有接近京東物流人士對《深網》表示,京東物流正在北京地區小范圍試點個人快遞業務。當時京東物流方面曾表示該試點主要針對商務件,未來目標是全面開放。
有此傳聞并不奇怪,和其他電商平臺相比,京東旗下擁有非常強悍的物流體系。2007年剛剛拿到融資的京東就已經開始自建物流體系,有數據顯示,2013年京東僅在購車上就花費了1個億,到2014年第一季度,京東已擁有1500輛7.6米長和9.6米長的斯卡尼亞及奔馳全封閉廂式貨車。
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在多個場合曾公開表示:“融資70%將用于物流體系建設”、“物流和研發占總費用70%”。
這讓物流成為了京東旗下諸多業務體系中最重要的王牌,在劉強東宣布京東全面開放后,京東物流也是首先響應。2016年11月23日,京東集團推出“京東物流”全新品牌標識,并正式宣布京東物流將以品牌化運營方式全面開放。
此時,京東物流已經形成了中小件物流網、大件物流網和冷鏈物流網的三張網布局,擁有7個智能物流中心、254個大型倉庫、550萬平米的倉儲設施、6780個配送站和自提點,完成了對全國2646個區縣的覆蓋。
而在京東物流全面開放后,國內有42個城市可在全年365天任意時間叫京東快遞上門取貨。所有的商家有快遞物流需求,都可以直接交給京東物流,同時提供代收貨款、保價、自提等增值服務。
據王振輝介紹,在2017年京東物流正式獨立運營后,就希望京東物流能夠提供所有跟物流服務相關的高品質服務:“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
在9月份開始的試點過程中,王振輝表示為了消費者和企業用戶相比更重視包裹和信息安全:“為了讓消費者能夠更加放心,京東物流對系統及用戶界面進行了優化升級,比如在快遞面單上隱藏收寄雙方的手機號碼和地址中的部分信息,以笑臉(^_^)代替,以一種更溫情化的方式有效保護用戶的隱私。
因此京東物流的個人業務從一推出,就采用了這種技術,以保護消費者數據信息安全。”
另一個小細節是,在今年7月京東曾為解決網購退貨問題開通了時效服務產品“京準取”。京東用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配送員上門取件時間時間段,提交確認后,配送員將會按約準時上門取走退貨產品。此業務不僅覆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未來還將覆蓋到全國數百個城市。
這也被認為是京東物流開通個人業務的最后試驗,在今年10月份,靴子終于落地。目前京東物流快遞業務攬收范圍只覆蓋北上廣三地,但基于完善的網絡建設,寄送目的地會覆蓋全國絕大多數區域。
而談到個人快遞業務的未來時,王振輝表示之所以只覆蓋北上廣三地,主要是考慮到要給消費者帶來最佳體驗:“根據情況明年會推廣到中國最核心的30-50個城市,再根據使用情況推廣到全國更多的城市。”
為方便消費者下單,京東快遞在“京東”APP、“京東快遞”微信小程序、“京東快遞小哥”微信公眾號均開通了此項功能。消費者可預約配送員上門取件,最快可一小時內上門。